柯尊年举报副县长公款出国旅游后,出门总是头戴钢盔。
第一次见到老柯的时候,他戴着钢盔,拿着擀面杖,在小城往来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
人们喜欢叫柯尊年老柯。老柯在这座小城里是半个名人,跟西安的很多记者都打过交道。
然而,他的生活却一团糟。“他这个人,做父亲一点都不称职,做丈夫太失败!”妻子石教琴毫不避讳地这样评价着老柯。
她示意记者看看家里的环境,“你看都是啥样子”。在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客厅里,沙发和茶几几乎占了一半的地方,由于空间逼仄,物件摆不过来,显得很乱,连椅子都是小圆凳。
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电子显示屏。里面有4块方格,每一块都对应着一个实时监控的场景。今年9月29日,在遭受一次多人上门威胁后,老柯买回来监控设备,把家的周围都监控了起来。他家里还有个高倍望远镜,花900多元买的,可随时观察远处的情况。
摄像头、望远镜,再加上老柯出门就戴着的钢盔和擀面杖,这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反腐人,成了当地人口中的一个“异类”。
“既然要反腐,就不要怕被人看作异类,也不要怕被妖魔化。”老柯这样给自己打气。但石教琴接受不了,她觉得,每次出门,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大家都不把你当正常人看”。
宁陕县城很小,才1万来人,又是坐落在一个河谷里,整个县城才两三条主路,谁都熟,这更让石教琴感觉“没脸见人”。老柯举报副县长后,她干脆把工作辞了,整天待在家里,就是因为受不了出门的压力。
石教琴是老柯的第三任妻子。柯的第一任妻子在孩子才4个月大时病故,第二任妻子在两人结合了四五年后离开。“她就是受不了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主动要求离婚的。”石教琴说。
2003年,实名举报时任宁陕县县委书记,是这位民间反腐人士的第一个反腐动作。当时,丈母娘家遭受了洪灾,他却在北京举报。
石教琴是2006年看病时认识老柯的,“那时候,感觉他是个实在人,工作特别用心。作为医生,他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没得说。”
但婚后没多久,这个“实在人”就开始让她担惊受怕起来。“好几次,不声不响地就消失了,也不告诉我去了哪儿,好几天连人影都见不着,你打电话,他要么关机,要么就说别问。”
石教琴渐渐从旁人口中得知,丈夫一直在进行各种举报,而且,举报对象都是宁陕本地的官员。
网络上也能检索出,自从2003年举报县委书记后,老柯又陆续举报了10多件事,如2003年宁陕洪灾是天灾更是人祸、中国农业银行宁陕县支行客服部经理拒交停车费并殴打收费员、宁陕水利局局长发暧昧短信等,不仅进入媒体视野,有的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
“几乎每次我都是实名举报,因为实名举报一是说明我证据扎实,二是实名举报有规定要给回应。”老柯说。
实名举报,在石教琴看来,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不务正业也就算了,在我们这个小地方,还经常实名举报当地官员,这不是自找麻烦吗?”石教琴说。
她说,在亲友眼中,老柯是很正直的一个人,但是很傻,举报并没有给家里带来任何收益。“老有人来说情,送礼,老柯说,千万不能开门,一开门就完了,就会被当作敲诈勒索政府带走。所以,我们家的大门从来都锁着。有时候,送礼的人把礼物放在楼下的修理店里,我们碰都不会去碰一下。”
石教琴说,为了反腐,老柯经常去西安甚至北京,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家里人都不理解。“他的老父亲也骂他,甚至一度跟他断绝了来往,我也经常劝他,有一阵子,他说他以后再也不参与这种事情了,但是一有事情了,还是去了。”
现在,一家4口人还挤在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如果正正经经做事,我们家不至于这样。”
这次实名举报宁陕县副县长叶庆春公款出国旅游后,石教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甚至想到了离婚。“有时候我觉得他挺可怜的,一天忙忙叨叨的,连饭都吃不上,经常一天才吃一顿饭,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啊?这反腐是国家的事,你一个普通人能做得了吗?你做这事要搭上全家,你值得吗?”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