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王坤朔)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总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多,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这些难题让艾滋病防治任务更加艰巨。在“世界艾滋病日”之际,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负责人对我国目前艾滋病的最新流行形势、防控工作进行了详细解读。
今年九成以上艾滋病患者经性传播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我国有艾滋病感染者74.7万例,全国总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区域流行程度不平衡,在全国的31个省、98.2%的县区均有病例出现,其中有5个省(区)的感染者超过了5万例。
大多数人谈“艾”色变的原因,除了艾滋病本身死亡率高,还在于其具有传染性。从传播途径来看,我国基本阻断了艾滋病经输血传播,有效控制了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
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果,在于我国实现了临床用血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感染艾滋病病例接近零报告水平;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大幅下降;全面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等工作,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明显下降。
当前,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017年新报告病例中,经性传播比例为94.6%,其中,异性传播为69.2%,同性传播为25.4%。在一些大中城市,新报告感染者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农村地区以异性传播为主。
近年来,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获得社会重点关注,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需重点加强。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教育部共同建立了疫情通报制度,实施高校防控试点,开发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开展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
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防控艾滋病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随着社会大众对艾滋病认识不断提高,社会歧视进一步减少,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支持环境持续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就医、就学、就业等合法权益得到基本保障。国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连续三年分别投入5000万元,在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悉,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力度将逐步加大。
多举措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
据介绍,只有及时发现感染者,才能为其提供治疗和随访,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策略措施。
如何才能发现感染者呢?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加强检测,在扩大检测覆盖面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设置自愿咨询检测点,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同时,探索在药店销售艾滋病自我检测试剂,让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首先自行初步检测,疑似感染的再到检测机构确认。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对重点科室就诊者和住院病人主动提供必要的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已建立了3.3万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9317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指定了4214家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基本实现了艾滋病检测不出乡、抗病毒治疗不出县。2017年1-9月,艾滋病检测人次数1.4亿人次,较2016年同期增加了19.6%,新报告10.5万例,较2016年同期增加了9%。
扩大检测覆盖面的关键之一,是加强高危人群的检测意识。高危人群使用社交媒体的比例较大,针对这一特点,开发艾滋病检测服务平台,由线上平台提供检测信息发布、检测预约登记、检测结果查询等一体化服务,线下提供个性化咨询与检测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运用地理定位功能和手机导航功能,根据使用者位置,为其推送艾滋病检测点、抗病毒治疗点等服务信息。开发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工具,开展综合干预。
免费抗病毒药品目录将适时研究调整
据了解,目前对抗艾滋病主要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感染者的病毒水平,可以减少传播风险。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艾滋病病死率显著降低,从2005年的18.4%下降到2015年的4.6%,在治感染者病毒抑制率达90%,治疗效果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前列。
目前全国已有4214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对所有有意愿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感染者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同时,还将进一步规范治疗管理,加强耐药检测和病情监测,及时更换药物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截至6月底,有54.2万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接下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实际和感染者、病人对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基本需求,参考国际抗病毒治疗指南,按照“科学合理、适当够用和经济可负担、公平公正”的原则,与相关部门适时共同研究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目录工作。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