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问题不断,抓中药排队老大难,饮片大处方复杂难管……近年来,人们对中医诊疗的担忧和烦恼,大多涉及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建立起现代化、全链条、全环节药事管理模式,让“用好药”变得更有保障。
选药:源头入手保质优价廉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用好药的第一步,就是从源头保证药材质量。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介绍,该院使用的中药材都是自行收购。“药材收购时唯一的要求便是药材种植中不能使用农药,否则拒收。”她表示,不但要从田间地头收药,还要全过程电子监控。“大品种的中药材,如党参、黄芪、丹参、茯苓等,都可以溯源到具体种植地块,一旦出问题,能迅速追到底、查到根,倒逼药农种好药。”
同时,该院还建起饮片厂,并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方面重点投入力量,严格规范管理。目前,该厂产品可覆盖该院临床用药95%以上的饮片品种。压缩了中间流通环节,该院中药饮片的成本也因此大大降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饮片不但质量好,而且比药店便宜30%以上。”对此,徐凤芹显得既自信又自豪。
备药:建现代仓储杜绝熏硫
除了种植加工,中药的储存是质量安全的重点环节和药事管理难点。古法中药储存一般使用硫磺熏制,以避免中药潮湿霉变、生虫等。但长期服用经硫磺熏制的药材,对人体有损害;且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硫磺熏蒸的药材可能会产生亚硫酸,出现变色、变味等。
“我们要求所有中药都不能使用硫磺熏制。”徐凤芹表示。像西苑医院这样日均高峰进药量可达10吨的医院来说,啃下这根“硬骨头”,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建了占地1800平方米、恒温恒湿的‘超市’型仓储药库。到了夏天,外环境高温高湿时,那些容易长虫、发霉的药材也能安然存放。”该院药剂科主任李培红告诉记者。
有的患者怕麻烦,会委托医院煎药。为此,该院还建起大型煎药中心,从处方审核、煎药方案制订、饮片调配与复核、煎药与包装,到药品发放,实现了全过程条码管理,将环节质控纳入信息系统,有效保证了煎药质量和患者的正确用药。
发药:药房自动化让药等人
中医院用药,还有一个被诟病的点就是“慢”:诊断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开方抓药需一味味称量、分装……越是好医院、大医院,越是取药慢。
“以前患者取药,成药平均要等40分钟,中草药饮片要两个小时以上。后来,代煎患者越来越多,等药煎好就更久了。”李培红坦言,由于等候时间长,患者怨言不少。
对此,该院多管齐下。成药方面,升级信息系统,将医生工作站与药房发药系统相连。诊室一开方,信息就实时在药房显示。同时,购进多台先进的盒装药自动发药机,一旦收到处方即进行预调剂式发药,从流程上挤压等候时间。
最慢的中草药取药,利用医院的自身优势来解决。“要求饮片厂在不提价的情况下,实现患者自煎中药都用小包装供应。不用逐味称量,抓药快了,患者也便于核对。”如今,该院成药取药最多只需5分钟,中草药平均取药时间也缩短至38分钟。然后药品自动进入门诊的中西成药服务窗口。
“技术升级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流程再造。”李培红表示,这其中既包括患者流程,也涉及内部流程。“比如把药师从烦琐、技术含量低的抓药中解放出来,更侧重于审方、复核、在窗口为患者讲解用药注意事项等,既加强了对患者的药事服务,也提升了药师的业务素质和岗位价值。”
用药:封堵大处方
管好药材、抓药,做好窗口服务,药事管理的“表面功夫”就做好了。而如果深究“用好药”,则需要看到另一个关键参与方——医生。近年来,随着中医诊疗越来越受欢迎,不少患者发现,以前印象中价廉的中医药,也愈发贵起来。西苑医院管住了药价,又开始封堵大处方。
该院打出的第一拳是处方点评。要求临床药师跟医生查房,包括门诊和病房医嘱,全部进行处方点评,重点考察处方规范性及用药适宜性。点评每月反馈临床并公示点评结果,纳入各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为杜绝出现中成药、汤药重叠用药的情况,该院要求除非中成药成分与汤药完全不一致,医生汤药和中成药不能同时开,否则就视为不合理用药,可根据情节轻重扣减绩效,甚至领导约谈。
该院的第二拳技术含量更高。“根据中药饮片处方特点,发挥中医院的专业优势,借鉴抗生素用药空间理论开发了点评系统,探索建立中药饮片处方量化质量指标的宏观监测管理架构。”李培红介绍,简单地说,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剂量、药味数、剂数和金额等处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监测医疗机构和各临床专业各级各类疾病的饮片使用情况。无论用量、药味数、剂数等情况过多,就会被自动筛查出来。据悉,该系统经该院开发后已在北京市多家中医医疗机构试点运行、不断调试,有望不久后正式应用。(记者崔芳)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