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fzwhj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航空医疗救护飞入国人视野

时间:2017-04-12 10:54:14  来源:中国公益之声  作者:贾远琨 王鹤
导读:记者11日从正在上海举办的亚洲公务航空展上了解到,尽管航空医疗救护受到不少社会资本关注,但一个完备的航空救护系统需要协调不少的资源和机构,真正发展起来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新华社 (记者 贾远琨 王鹤)常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医疗救援直升机正飞入国人的视野,但是航空医疗救护距离普通百姓还有多远?

  记者11日从正在上海举办的亚洲公务航空展上了解到,尽管航空医疗救护受到不少社会资本关注,但一个完备的航空救护系统需要协调不少的资源和机构,真正发展起来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航空医疗救护飞入国人视野

  亚洲公务航空展4月11日-13日在上海举办,吸引了全球170多个公务机相关展商。除了耳熟能详的空客、波音、庞巴迪、达索猎鹰等国际大品牌豪华私人飞机外,还有几架并不豪华却能在危急时刻拯救生命的特种任务公务机展出。

  比如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的达索猎鹰2000LX专业医疗转运固定翼飞机、金汇通用航空公司展出的阿古斯特维斯特兰AW119救援直升机等。

  作为一项新鲜事物,空中医疗救援近两年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的目光。

  民营企业正阳投资集团已投资建立金汇通航、中美洲际直升机公司、正阳通用航空机场等通用航空领域企业,正阳集团董事长邹建明对记者说,已累计投资50多亿元在通用航空产业,其中金汇通航2015年进入航空救护领域,2016年在13省布局近20架直升机,预计2017年将在25省布局70架直升机,逐步实现全国救援区域全覆盖。

  在实际救援中,空中医疗救护确实有陆地救护无法替代的作用。

  上海金汇通航总经理赵焰给记者讲述了几个救援案例。40岁的岳先生从西安驱车前往延安,行至铜川服务区突发高血压危象。岳先生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当时高速路堵车,120无法及时到达,于是拨打直升机救援电话,很快被送往医院救治,脱离生命危险。

  无锡阳山某次马拉松现场,一名中年男子跑完突然出现昏厥、丧失意识、伴有呕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疗站诊断为临近休克状态,直升机紧急起飞,9分钟后落地无锡101医院。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空中救援办公室副主任苏楠告诉记者,2016年中心引进的达索猎鹰远程固定翼飞机,装有世界先进的完整医疗急救装备,包括ECMO体外膜肺、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一体机、供氧系统、无线WIFI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等,可谓空中ICU。这架飞机救援案例已有100多个,曾往返18000公里,用时18小时将两名受伤的中国维和军人接回北京治疗。

  赵焰说,如今成功实施救援的案例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放眼全国,航空医疗救援应用占比少之又少。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建立了完善的航空救援网络,在应急救援和转运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大大降低了病患的死亡率和疾病后遗症。

  三大矛盾制约我国航空医疗救护

  完备的空地互联救护网络仅靠企业无法运转,市场化的航空医疗救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有三个矛盾制约我国航空医疗救护的发展。

  第一,沿海城市有实力但需求少,偏远地区有需求但资金少。

  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急救系统相对完善,陆地急救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的应急救护需求。而中西部地区医疗条件差,地广人稀,一些危重病人亟需运送到医疗条件较好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有限,难以负担航空医疗救护的高昂费用。

  第二,资本投资热情高涨,市场需求尚未释放。

  可预见的广阔市场吸引了资本涌入,有通用航空公司将未来发展的方向聚焦在航空医疗救护方面。

  上海一家大型医院副院长对记者说:“需求端是航空医疗救护发展终极问题。航空医疗救护的运行需要走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道路,欧美国家大多有保险产品融入,以及慈善机构的参与,这两方面在国内十分欠缺。”

  第三,航空医疗救护为综合工程,直升机的起降、使用、安全保障涉及到空军、民航、城市交通、医疗系统等多个部门,单纯一个部门难以协调。

  全方位的航空医疗救护体系需顶层设计

  任何一个社会综合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政府支持。据悉,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已被列为“十三五”时期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通航“十三五”规划要求,推广“政府支持、通航企业运营、保险业及医疗机构等参与”的商业模式,促进行业管理部门与医疗管理部门的协作。未来将出台促进通用航空企业参与医疗救助、发展医疗救助的扶持政策,引导社会相关机构和资本如保险、红十字会、基金等开发医疗救助业务。

  业内专家建议,政府层面可对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准入标准、运行规范、从业者资格认证、相关法律问题等进行顶层设计,通过试点城市和地区探索解决方案。

  赵焰对记者表示,航空医疗救护在起步阶段,商业保险很难推广,需要政府提供一些支持,比如选择有实力的公司购买服务,约定一年中飞行次数,再结合商业保险的支持,市场化的航空医疗救护才能发展起来。

  医卫方面的专家表示,航空救援人员认证体系与设施准入标准需明确,国内还没有针对空中救援人员的认证体系。

  此外,救护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比如,伤员在飞机上出现死伤,责任如何认定等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形式进行明确。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