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献是谁?用他自己的话来讲,那就是个“一般人”,准确点来说他就是一个在创业路上前进的“路人甲”而已。采访姚永献是个偶然,11月的一天,我看到一本叫做《创始人》的杂志,仔细翻阅之后发现这本杂志是他创办的,他给杂志的定位是“关注商业创新/传播创业智慧”,目前主要是面向企业家圈子定向推广。
《创始人》杂志缘起
有人说“爱好即事业”,这句话用在姚永献身上十分贴切,他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七八年了,虽然现在不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但是他对新闻的热爱却始终不减,至今他还兼任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
多年的新闻工作,让姚永献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借助新闻的视角和思维为传播我们的文化搭建一个平台,或者说叫寻找一个出口。文化是个大课题,要想在这里做点事情,那就必须往实了做,从小处着手。
有人说“文化是软实力”也有人说“文化是硬实力”,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在交谈中,姚永献给我们讲了这样一段话“人家来外从海里捞了一条破船,然后就有了《泰坦尼克号》这样一部电影,在1997年开始播放,据说票房高达近20亿美元,在当时堪称世界票房之最,即便是在当今也是翘楚;我们也曾经捞到不止一条“破”船了,可是,我们往往是统计了一对数字,媒体上报道一下,再感慨一下历史就基本上算是完成了整个事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其中的原因也只能归到文化差异上来了,文化与商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姚永献告诉我们说:“这涉及到商业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商业化价值观的问题了,我们之前经常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阶段性的思维意识,如今,我们应该转变思维上升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意识层面了。”
据公开资料显示,影片《泰坦尼克号》拍摄成本高达2亿美元,并广泛采用了计算机特技,是当时成本最昂贵的电影,但全球票房超过18亿美元,是1997年至2010年间票房最高的电影,并获得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11项大奖。《泰坦尼克号》在2012年4月4日以3D版形式重新发布,纪念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100周年。至此,该片的总票房已达到28.35亿美元。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文化与商业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给文化植入一个适合的商业发动机,给文化一个更有力的商业平台,去不断的传播这种商业文化思维。
作为媒体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思考,敢于思考。姚永献不止一次的反问自己,这个“发动机”是谁?这个“商业平台”又在哪里?在多年的采访中,他发现在企业的创办者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动力之源——探索与创新,勇敢与坚持。他们创办的企业是一个市场化的机体,商业是他们的起点,而文化是他们的方向,这种商业文化就是我们需要的文化传承力量。如何把这种商业文化传播开来,需要有一种载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文化平台。
2010年,姚永献在北京创办了《创始人》杂志,当时他给杂志的定位是“关注民族创新力量,激励中国红!”,这个定位比较高,也比较宏观。凡事大处着眼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细处着手,否则很难成功。作为《创始人》的创始人姚永献也走了一段弯路,当然,这也是正常的,最最应该正常的是在面对挫折和暂时的失败你是否依然坚持前进的方向。
姚永献在寻找和搭建这种商业文化平台的同时,也在体验这种商业文化。2013年,几番周转,姚永献在邯郸再次启动《创始人》杂志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历练,他的思维更加成熟了,如今的《创始人》杂志定位最终确定为“关注商业创新,传播创业智慧”。
虽然说《创始人》杂志是一个民间刊物,他不公开发行,不零售,不承揽广告,只是靠企业朋友赞助,针对当地企业家圈子定向免费投递,同时也面向创业青年进行赠阅。
在姚永献的思维逻辑里,《创始人》杂志承担着发现商业文化创新力量,传播创业文化和智慧的平台价值,如果能通过《创始人》杂志对促进我们的商业文化崛起作出一点贡献,那将是一件十分令人兴奋的事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