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教育

儿童服务工作走向专业化

时间:2017-11-29 11:34:0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导读:为了使儿童保障工作更科学、更规范的发展,国际救助儿童会、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中心、壹基金、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制定的《一线儿童工作者能力素养与行为准则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近日在北京发布。

   为了使儿童保障工作更科学、更规范的发展,国际救助儿童会、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中心、壹基金、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制定的《一线儿童工作者能力素养与行为准则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近日在北京发布。

 

    建立儿童服务工作体系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18岁以下的儿童数量为2.79亿,占人口总数为21%,14岁以下儿童数量为2.3亿,占人口总数的16%,比2000年下降6000万。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未成年人保护处副调研员王金霞向记者表示:多年来,民政部门将关心广大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加大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不断扩大保障范围。2010年,此举率先在孤儿保障方面取得突破。2012年又积极联合财政部门出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保障政策。据记者了解,2013年以来,民政部先后开展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和基层儿童服务体系三个试点工作,依靠民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和工作优势,推动建立健全我国儿童福利保护制度。

    据悉,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临时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为切入点,首次从国家层面系统性的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为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遵循。

 

    发布《指南》保障儿童权利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乔东平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了一则真实的案例:“一个孩子长期遭受家暴,身上总有大大小小的伤痕,老师问了几次,孩子每次都说自己摔的。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社工决定上门与其父母沟通。当在社工上门劝解刚刚离开家门后,孩子又被父亲打了一顿。”乔东平说,做儿童服务工作,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全面的处理各类事件,建立起一个多部门、多方式的合作体系。

    据记者了解,《指南》是基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制订,凝聚着各发起机构和公益伙伴的宝贵经验。

    据悉,《指南》适用于各儿童公益组织内所有从事与儿童直接接触工作的员工,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机构的全职和兼职员工,机构志愿者、顾问和可能参与项目活动的捐赠方和供应商代表。《指南》共包括三个重要部分,即一线儿童工作者十大核心素养、十大专业能力以及具体的行为准则。

    壹基金儿童关怀与发展部主任王凯在《指南》发布现场表示:“《指南》为公益组织提高儿童服务专业性提供了依据,对儿童公益组织在工作准则、人才培养和项目运作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服务站工作人员是直接与儿童开展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壹基金在选拔、培训和后续监督管理儿童服务站时,将以《指南》为重要参考,规范儿童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其他一线儿童工作者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儿童权利,帮助乡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李 馨)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