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远殉职后,被誉为“最美温州人”,中共国网浙江电力公司党组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
8月9日6时30分,张思远和同事接到特巡任务:雁荡白箬岙山大雁3665线出现接地故障。
这条线路担负着乐清雁荡片区两万余用户的供电。作为工区派出的四组巡线员之一,接到任务,张思远便与同事立即赶赴现场,巡视大雁线11号至12号塔之间的线路,进行故障排除。
这本是一次平常的巡查之路,但没有想到,张思远没有再回来。在下山途中与同事失联后,各方出动找到张思远时,他已停止了呼吸。
站在白箬岙山大雁3665线的起点,重走张思远当天巡线的线路,这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
从山脚往上看,只能隐约看到基塔的塔尖。要走到上面,必须从山脚的另一端绕道,拾级而上,走过十几分钟陡峭的山路,便是一条人工踩出来的山间小道。“这原本没有路,是同事们一步步踩出来的。”师弟薛汉拓说,这里除了电力工人,一般不会有人上来。
再往上走,已不能称之为路了:坡度超过60度,荒草灌木近两米高,荆棘、杂草丛生,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翼翼。
“每次出巡,都要拿着镰刀,一边走一边砍,自己砍出一条路走下去。”薛汉拓说,路况更差时,只能抓着藤蔓往下溜。巡完整条这样的线路至少5个小时。
当天中午11点左右,张思远和同事完成了两个基塔的故障特巡任务,下山途中,同事何合彬身体出现不适。“给我做了简单处理后,他说去找人帮忙,让我先歇一会儿。”何合彬说,随后张思远自己下山“搬救兵”,途中还给班长林鹏打了电话,表示需要派人支援。
12点左右,林鹏再次拨打张思远的电话,一直无人应答。张思远的师傅张根祥,从事了30多年的线路巡查工作,对山里情况非常熟悉。
张思远一失联,他就和班长林鹏带着另外两名同事上山,把张思远的巡线线路完完全全走了一遍,可是没有见到张思远,只找到了独自下山的何合彬。
随后,当地供电、公安以及救援队,集结200多人进行了近4个小时的地毯式搜索,最终在晚上7点左右,在12号塔的西南方向2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失联的张思远,但他已没有了生命体征。
“有他在,我们就放心”
张思远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电力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如愿考入国家电网乐清公司,入职半年后,就主动要求从运行班组调整至最苦最累的线路岗位,负责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的巡视。
高压输电线路多位于偏远地区,山区大多是山崖陡峭,道路崎岖,但张思远把最苦最累的一线经历当作自己职业成长的必修课。尽管如此,张思远依然爱着一线巡视的工作。父亲张邦波理解儿子,他说,这是儿子喜欢的工作,“工作3年,从没喊过累。”
入职3年来,这位90后线路工在没有路的巡线路上,巡线2000多公里,发现线路隐患并拍摄照片100余张,整理巡线记录200余页,为作业区全面掌握杆塔沿线情况、确保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打下了基础。
办公桌上,摆放着张思远的工作日志和巡线记录卡,上面详细记录着他每一次的巡查内容,每一天的工作流程、步骤,记载着他的巡线日期、线路名称和地址杆号、设备缺陷情况、巡查者等。
11时08分,张思远用相机记录了他工作的最后一个场景。
同事赵旭昇说,工作笔记每个人都有,但思远的这本,记录尤其细致,到哪里都带着,从早到晚要做的每件事都备注,“有他在,我们就放心。”
对于新人,他更是言传身教
张思远是一名党员。尽管年纪不大,却已是所在班组最“年长”的员工,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成熟沉稳的性格,担起了管理班组的职责。对于新人,张思远更是言传身教。
师弟薛汉拓回忆,去年,他们班组只有3个新人,对业务不是很熟悉。“当时张思远在医院刚做完手术,我们在工作中碰到了不懂的问题,就电话请教张思远,他非常耐心地解答,还把电脑里的学习资料全部拷贝给我们。用照片把现场中遇到的问题拍给他,他就躺在病床上实时给我们解答。”
去年G20杭州峰会,张思远主动申请前往杭州参加保供电工作。不论日晒雨淋,他在山路上行走近4个小时,山里杂草丛生,温度最高时达到40多摄氏度,加上蚊虫侵扰。作为保供电工作的一员,张思远出色地完成任务,被评为温州G20保供电先进个人。
现在,张思远获得的奖状、荣誉证书,父母都替他收藏着。父亲张邦波说,看着它们,犹如儿子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