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小密乡半迳村,活跃着这样的一群老人:每逢邻里纠纷,他们便主动介入,好言相劝,化解干戈;遇到婆媳口角,他们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双方解开心结;遭遇土地权属问题,他们便会邀集当事各方,依法说理,以德服人,平衡利益关系,提出让大家满意的解决方案……
他们就是赣州市会昌县小密乡村级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多年来,他们热衷于管“闲事”,修人脉,聚人情,想方设法消弭邻里矛盾,润滑乡里关系,业已成为建设和谐乡村、美丽乡村的“催化剂”与“粘合剂”。
莫道桑榆晚 夕阳献余温
小密乡半迳村有16个自然村,共3000多人。农村志愿者协会有60多人,其中50岁以上的会员占了一半。半迳村农村志愿者协会会长温发福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老年志愿者对村里情况比较了解,在村里有一定威望,做调解工作很有优势。他们也乐于参加志愿活动,既老有所为又老有所乐”。
67岁的半迳村农村志愿者陈先曾成功调解过多起村民纠纷,颇有经验。他对记者说:“夫妻矛盾,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往往都是因为不经意的一句闲话、一件琐事,最后引起失和。矛盾若不及时化解,就会越闹越僵,影响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通过我们志愿者的耐心劝导,解开双方的心结,实在是美事一桩。在做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发挥我们的余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农村志愿者们常走街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关照帮扶留守儿童,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协助村委会顺利完成基建工作……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和谐乡村、美丽乡村建设。
小密乡党委书记肖胜平对此感受颇深,他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通过乡村志愿服务,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的乡风更加文明,乡情更加醇厚。农村的赌博之风得到了遏制,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现象日渐消失,环境卫生有了改善,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与帮扶力度更大,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了。此外,农村志愿者还积极配合村委会工作,为村里兴修水利、清理路障,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春风化作雨 “草根”亦芳华
说起农村志愿者协会,不得不提到协会的首创者梁小明。梁小明是江西分宜县人,自幼罹患小儿麻痹症,7岁之前只能爬行,19岁以后则与拐杖为伴。身残志坚的他来到深圳,经过一番打拼,成立了自己的服装贸易公司,有了一份事业。从此,梁小明走上了用爱心回报社会的公益慈善之路。2014年3月,他在赣州市崇义县成立了第一个农村志愿者组织——义安里村级义工联合会。随后,经过他的努力推动,在赣州市的崇义、会昌、瑞金、安远、兴国以及新余市的分宜等地均成立了村级志愿者组织。其中分宜县的农村志愿者协会发展尤为迅速,实现了131个村全覆盖,每个协会有10至50人不等。农村志愿者协会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浸透山乡,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农村志愿者协会尽管身处乡村,行在基层,却有着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如小密乡志愿者协会便下设乡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分会与各村级志愿者协会,由乡协会统一领导,按协会制定的活动计划具体实施服务项目。此外,小密乡志愿者协会还成立了以乡分管领导和德高望重的乡绅为成员的乡、村两级志愿者理事会,负责协会的项目实施、资金监管、活动登记,协助协会正常有序运转。
目前,小密乡共有5个农村志愿者协会,志愿者411人。每个村级志愿者协会分会下设6个服务队,包括产业帮扶、农村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扶贫济困、矛盾纠纷调解和移风易俗服务队等。志愿者们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及特长选择加入某个服务队,参与爱心助学、敬老助残、文明行动、医疗服务等日常活动。
“善种”播沃土 花开会有时
农村志愿者协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效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江西省慈善总会负责人专程前往会昌县,对当地农村志愿者协会进行考察。省慈善总会负责人对农村志愿者协会的模式及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该负责人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农村志愿者协会是老百姓自愿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充分发挥了基层‘草根’志愿者的能动性,对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村人际关系和谐,推动当地移风易俗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举措。”
该负责人表示,今后会将农村志愿者协会作为江西省慈善总会的一项重点项目进行完善,探索建立一套可复制的模式在全省推广,让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江西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杨 阳 李济慈)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