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要闻

生活因你而明亮 | 我们找到了10位“自发光体”

时间:2019-09-29 11:20:45  来源:  作者:
导读:今年中秋,南方周末携手方太发出了一则“寻找自发光体 | 寻找照亮我生命的故事”主题征稿。截止到2019年9月20日,共收到邮件来稿263篇。读者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文字,那些光便也编织进字里行间,处处闪烁。

 今年中秋,南方周末携手方太发出了一则“寻找自发光体 | 寻找照亮我生命的故事”主题征稿。截止到2019年9月20日,共收到邮件来稿263篇。读者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文字,那些光便也编织进字里行间,处处闪烁。

第一束光,关于信念

42岁那天,是我最难熬的一个生日。

B超医生检查右乳时惊诧的表情和一份乳腺钼靶的报告、“恶性”的切片结果风暴般席卷我的人生。

尽管在全家人的悉心照顾和全力配合医生治疗之下,拔管后免疫组化报告显示为“最早期”,这意味着切除即治愈。休养之中,身体日渐康复,情绪却逐渐陷入泥淖。病过留痕,面对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逆转的变化,我开始怀疑自己,“还有什么价值?路到底在哪里?还有什么可追求的意义?”如同没入漫无边际的迷雾,日子于我而言,不过是单调重复的循环,是阴暗想逃的混沌。

偶然间与杜老师的接触为我打开了粉红开怀学苑(简称“粉红”)这个温暖家庭的大门,从最初种种建议的细心关照,再到入学后敞开心扉的倾诉交流、面对面的倾吐发泄,彻夜的深度对谈,陪我从心理层面回顾患病的前因后果,从生活状态追溯到以往岁月伤害的缺口,粉红的老师们是我最无助之时烦恼与愤懑的忠实听众和心灵导师,带给我温暖的信赖感和久违的亲切感,也在重振我的情绪和灵魂。持续的学习中,生命仿佛在这个过程被抽丝剥茧,一团乱麻的困厄慢慢被厘清,我开始懂得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承受痛苦和接受伤痕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一年的时间里,粉红正是我漫无目的在黑暗中绝望摸索时透进来的一束光,让我从自己画地为牢的郁闷圈走了出来,家人和同事也明显感觉出这种变化,发现我比患病前更乐观开朗,甚至更自信坦诚了。

是智慧,也是信念,给了我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在这束光抵达的瞬间,我愿意顺着光痕循着来时路,用爱去善待世界,把自己活成那道光,再去照亮他人。

第二束光,关于梦想

我曾是最发愁上体育课的男孩。

中考体育,引体向上是难点。俯卧撑、提水桶,练了好几个月,在考试前一天的最好成绩仍然只有四个半,距离当时的十个满分还差得远。考试当天,我手心紧张地出汗,在操场上随便抓了一把土,嘴里念叨着“拼了”,跳上单杠一口气拉了11个。

如同奇迹一般的成绩,点燃了我的自信和对体育的爱。而当时《灌篮高手》的上映,更为内心的热情之火添了一把柴。初中,我加入班级篮球队当第四替补,绝大多数时间负责在场边翻分,没有上场的机会,只好回家后默默苦练。橡胶篮球因为触地太多而鼓起了包,我就拿自行车补胎的工具自己补;后来,高中打进了年级队,大学成为了系队队长。那个身体素质非常一般、遇到体育考试愁眉苦脸的我,因为篮球,真真切切变得更高、更快、更强,也结识了更多好朋友。

直到工作了十年,看到韩寒玩起了赛车,俞敏洪的新东方培训轰轰烈烈,我的内心突然被击中。尽管身体已不再年轻,但为了梦想付诸行动的心永远年轻。于是,我联合了两位前CBA篮球选手创办了“篮球训练营”,从零开始,面对难题见招拆招。此后的五年,最开心的是作为当年热爱篮球的少年,现在亲手把一批又一批青少年送往各类篮球赛场,让他们发光发热。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第三束光,关于亲情

我现在22岁,如果也论一句“人生”的话,我想说:人生头二十年,得益于姐姐。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怎么好,我人生中第一件“玩具”是她在六年级抱回家的一只毛绒“小熊”。那时候,她一个月的生活费300元,这只小熊五十多块。我不知道她为了买这只小熊要少吃多少顿饭,而一切的起因只是我的一句“姐姐,我想要一只小熊”。还有一次,为了满足我想要广告片里“学习机”的愿望,她接了发传单的兼职,一天20元,一连站了二十多天,终于攒够了一台电子词典的标价“450块”。她不会因为我年纪小不懂事而找理由拒绝,也没有让我因为索取而感到愧疚。

我从小学三年级便知道了“中国政法大学”,那是姐姐高考的第一志愿,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告诉自己要加油,要成为可以和姐姐并肩的人。后来,姐姐追求理想之路几经辗转,但从未放弃。她不会动辄跟我谈“人生经验”,只会用实际行动给我指引。她告诉我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告诉我即便艰难,也要默默向前。2018年12月,我们一起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双双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我一直视她为“引路人”。她在前面弯弯曲曲地走,走得如此艰难,却让我后面的路顺畅了许多。就像歌里唱的,“我知道这山路不平,你不过是像从前走在我前面而已,替我把这路先踏平,我看着你的背影,就没再怕过风雨。”

第四束光,关于母爱

初中时,我在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离家有20分钟的骑行里程。父亲在县城打工赚钱,母亲在家料理家务和农事,也承担着每周接送我上学的任务。

那时,家里条件拮据,母亲一直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我只能乖乖地坐在后座上任由颠簸的路途折磨。每每坐在车上,耳朵里尽是她的唠叨,“好好念书“,将来不要和她一样“修地球”。

后来,家里买了一辆电动车,母亲驾车技术还很生疏,也怕不安全,车速往往不会超过20km/h。我忍不住埋怨,“妈,太慢了,和乌龟爬似的。”直到有次差点在毕业考上迟到,此后,母亲的骑车速度明显加快,但对我念叨的永远是,“遇事别慌,骑车别快”。

当年母亲为了陪伴我念书,放弃了去外地打工挣大钱的机会,留在家里,即便做起农活也常常被长辈们嫌弃“笨手笨脚”。

但所有的心酸和委屈她都妥帖收好,把流干眼泪的噩梦默默兜住,然后一字一句平和地教导我,“做任何事情不要毛毛躁躁,要沉着冷静,不要失了方寸”。

而我带着她的细心抚慰走向远方,在看不到圆月的中秋之夜只想告诉她,这个中秋我过得很好。

第五束光,关于责任

二十多年前,一个深冬的晚上,已经熟睡的黄来水被急促的敲门声吵醒,几个年轻人连抬带拖将他带到深山里的一户人家。原来,村里新婚不久的两小口吵架,女方一气之下喝了半瓶农药,不省人事。

情况危急,黄来水立刻打起精神,帮患者注水催吐,反复重复了几十次,直到排泄物里面没有白沫和药味。因为抢救及时,病人不久就康复了,且没有留下后遗症。

那是黄来水第一次救人于水火,时间耽搁或任何一个操作有误,都可能关乎性命。44年的村医生涯里,同样的病例,黄医生还处理过十多次。村民们说,黄来水跟他们有过命的交情。

年轻时的黄来水未曾预料自己会做一辈子的医生,但现在已经从医44年。他几乎没离开过这个村庄,远门也没出过几趟,因为“太忙了”:只要村民一来电话,不管刮风下雨,不顾酷暑寒冬,他都会立即骑上摩托车出诊,因为“病情不等人”。

村中贫苦的岁月中,他把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拿给学生垫付学杂费;把吃不上饭的孩子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们;收割水稻的那几个月,有的学生要连续旷课帮着做农活,他会上门给孩子补课,语文数学他都能教。遇到乡亲为了让孩子尽早挣钱补贴家用,中断孩子学业的情况,他都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劝说家长,“大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去,只有读书这条路啊”。

在他的影响下,村子很多孩子读了高中、上了大学,在努力改变命运的路上奔跑。而他依旧驻守乡村,守护着一方乡民的健康。

第六束光,关于奉献

“今天是你101岁生日,高不高兴?”

“高兴!”

“我喂你吃蛋糕好不好?”

“好!”

这是赵凤林为百岁老人何玉莲庆生时的一个场景。像何玉莲这样的亲人,赵凤林有八十多个。在她担任四川省西充县太平镇敬老院院长的三十几年里,每一个入院的老人都是她的亲人。她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支撑起这个“百口之家”。为操持这个“家”,年近八旬的赵凤林起早贪黑搞种养殖、上街卖蔬菜小吃,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全院存款一百余万元,养猪一百多头、养鸡五百多只。每天早早起来为老人们穿衣、洗漱、叠被、准备一日三餐。夜晚,伺候所有老人睡下后,才能休息。

苦不苦?苦。但值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赵凤林“家”中有八十余块宝,这是她所引以为豪的最大财富。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在赵凤林的带动下,当地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评选“十大孝星”和“敬老文明号”,村企共建“敬老模范(示范)村;每个村成立老年协会和活动室,成立互助组和服务队,建立卫生巡诊站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制作联系卡和配备老人呼叫机;采用政府向各类养老服务组织购买服务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为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和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行等多种服务;推行村(居)干部“联社包户”,乡村医生“上门巡诊”,联户居家“互助养老”,发动社会“寻亲问孝”……

纵是星星之火,终有一天也可以呈燎原之势。

第七束光,关于乐观

我和燕子是参加志愿者活动时认识的。

当时每位学生志愿者结对一个贫困儿童,要求至少每月坚持一次书信往来,我结对的正是燕子。

燕子是三年级的小女孩,患有脊柱侧弯。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理解为类似于驼背的症状,直到第一次见她,才知道“脊柱侧弯”病人真实的样子。

那天,燕子穿着一件红色宽松的棉衣,衣服宽到肩膀位置都垮了下来,凸起的前胸却撑得红棉袄隆起了一个大大的鼓包。她走起路来双腿朝里交叉,需要扶着墙一步一步挪动。我想扶她,她笑着说自己能行。后来,我逐渐了解到,燕子喜欢唱歌、跳舞,小时候还被选去参加幼儿园歌唱比赛,“当一个明星多好”,她想了很久才把自己的梦想说出口。但实际上,因身体条件受限,她甚至连一节体育课都不能上。“姐姐,我也想跑,为什么别人能行的事,我就不行?”燕子不明白,我也一时语塞。

她想争一口气,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好让自己的人生精彩起来。哪怕是生病打点滴,她都在看书,“我是一只笨鸟,笨鸟要先飞哩。”也因此,她一直名列前茅,尽管总有路人指指点点,但从未有人否认过她的坚强。

燕子将所有异样的眼光抛在了脑后,不断向前迈进,她的病也出现了转机。

在得知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梁益建医生是矫正脊柱侧弯方面的权威后,燕子妈妈带她求医,最终的诊断结果为“脊柱压迫了神经,手术风险很大“。

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去决定近乎一半的手术风险或许很残忍,可燕子已经下定决心,“治,我要治哩,姐姐,即使面临着瘫痪的危险,我也要治哩,总不能一辈子都这样吧……”

她眼里的光坚定而明亮。

谢谢你看完这个故事,希望下一次,我能把燕子长大以后成为歌星的故事再讲给你听。

第八束光,关于传承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博士毕业后,我和丁枫、阮仪三老师共同成立了第一家完全靠民间力量保护城市遗产的非政府组织。我们立志于打破专业背景和职业设限,让保护城市遗产的话题走出象牙塔,让保护的意识走进每个人的心里,也因此达成了与法国REMPART的合作,开始派驻中国青年志愿者前往法国参加训练营,用劳动去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

由于担忧家长顾虑较多,首批志愿者大多邀请了朋友们的孩子,其中也包括阮仪三老师的孙子阮一家。年轻人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工石块,学习雕刻、砌筑,自己做饭,和当地人联欢。一部分成为了我们志愿者活动的忠实拥趸,每年积极报名参加。

2011年起,中法联合志愿者工作营常态化,山西平遥、江苏苏州也成为了营地之选。而在中国,志愿者修老房子是个新生事物。平遥的工作营对接人曾一脸狐疑,直到亲眼见证志愿者们自备旅费,自己支付食宿费,来到陌生的土地上,从事无偿的劳动。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逐渐发现了孩子在工作营中的惊人蜕变。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加入后,对老一辈的工作有了全新的体悟和理解。

曾有一个故事讲到,大海刚退潮时在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那里面有一群小鱼就快要被晾晒在沙滩上变成鱼干,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地扔回大海。有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捡不完。小朋友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做城市遗产保护这一行便是如此,我们总是痛心于这些文化瑰宝在时代发展中的让位与毁灭,也因它们被修复得面目全非而遗憾。至今,这一专业仍然处在冷门关注的冰冻期,即使是在同济大学这样的建筑类专业地盘也常常遭遇孤立状态。但我们如果就此放弃,城市遗产保护才将真的走向末路。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相信聚沙成塔,纵然是萤火之光,也可光芒万丈。

第九束光,关于匠心

在方太的精加工车间,水槽洗碗机的棱边需要进行手工打磨,这在工艺中被称为“八边八棱”。

在制作时,“八边八棱”总共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最终保证倾斜度为45°且精确度控制在1.72-1.82mm之间,完全依靠打磨工的熟练与经验来完成。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4-5件。

打磨工作非常枯燥单调,而刘永泉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整整12年。炉火纯青的技术背后,离不开专注与钻研。他自创的打磨心法口诀,使方太水槽洗碗机的槽体打磨焊缝长度成为国内之最。

现在,他已经是水槽洗碗机打磨班组的班长,狠抓打磨技能,将自创的打磨抛光法传授给每一位打磨工人。从师徒结对到学成上岗,手把手地培养一个徒弟至少要花费半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打磨班组每月坚持进行的工艺交流活动,工人们拿出各自的成果摆擂台,切磋探讨更极致的工艺。这份传承的背后,是对匠心的坚守。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我理解的匠心。”刘永泉这样说道。教授徒弟时他毫无保留,他自知“学无止境”,除了要把手艺传承下去,身为工匠他还有更多的使命,深以肩头的责任为荣,而产品便是工匠向顾客作出的承诺。

在刘永泉的写字台上,放着厚厚一摞书,《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精益改善师》,甚至还有《沟通的艺术》。“要学的太多了,除了实践经验,还要懂理论、文化、安全,我把经验都传授给徒弟,也需要有时间精力学更难的东西。”而这一切,是12年前在鄱阳湖上当渔民的刘永泉未曾想到的。

第十束光,关于大爱

把操场上捡来的枯叶放进一个锈迹斑斑的铁桶,再架上章站亮新买来的大铁锅,这就是一个简陋的灶台,也是他为孩子们准备的“美食课堂”。

下课铃响起,黄泥小学的孩子们冲出教室,围着章站亮叽叽喳喳地问:“校长!今天吃什么呢?”

你可能从未见过人数如此之少,却这样热闹的学校——少到全校只有25个学生,但热闹得放学之后也充满欢声笑语,围着章站亮帮忙生火、洗菜、摆放碗筷。

麻辣鱼头炖豆腐汤、可乐鸡翅、猪肝肉丝面、牛骨炖粉丝、糯米蒸排骨,或是小笼包、水饺……章站亮每天自掏腰包,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营养餐。“并不是孩子们家里困难吃不到这些东西,只是想更多地和他们亲近,多一点关爱。”而他也想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这些留守家乡的孩子们补上更多父母般的陪伴,不错过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与快乐。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更不可辜负的是,恰巧这份美食,满满的都是爱。

短短七天,数十万字的来稿和留言,故事的角度各异,但都指向了生命最终极的叩问:既然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不由自己做主,人世的财富和权力终将归零,那么衡量个人价值的,也许正是“付出爱、收获爱”的过程。

这些故事,未完待续…..而所有的尾声和句号,同样源于一个内在的光点。

2019年9月23日,方太集团工作人员去往黄泥小学,送给孩子们的不只是崭新的厨电三件套,还有“国学图书室”里满满的儿童书籍。章站亮和往常一样被孩子们围在中间,但话变多了一点,“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别人的爱记在心里,我们自己也要发光发热,去温暖更多人。”

方太为万千家庭提供的,不只是烹饪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借助灶火间的温度,与每个家庭分享爱与幸福的理念。而以章校长为蓝本的“光明村”视频,借助烹饪拓宽了爱的边界,让师生成为了亲人。在饭菜的香味中,我们把爱分享给身边的人,以美食疗愈现实中的不完美。心有光华月自明,爱若无缺事事圆。

感谢网友的参与,那些点亮生命光华的力量也照亮了“因爱伟大”的初心,使爱的内涵更加丰富广阔——从家庭中相互关怀的“小爱”,到整个社会无私奉献的“大爱”。方太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弘扬正能量,也正是每一个企业期待实现的社会责任。那些我们未曾走过的地方,那些我们未曾看过的故事,我们期待能够说与你听,与你共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因爱伟大”的故事。

心是人与人之间的桥,也是人与人之间无可丈量的海,正如孤岛无法望见大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温暖心底、点亮生命的光看似微茫,却能把一切细碎时刻和自我的生命体会联系起来,成为人所遵循的精神力量,辉映出社会前进的方向。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