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境与法

中国环境问题频发敲响生存警钟

时间:2013-06-04 16:10: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韩乔 叶健 王衡
导读:水磨头村王三女家的房子建于2006年,是村里最新的。房子最边上的一间已经塌掉,剩下一米高的墙,其余三间也在下沉。

  水磨头村王三女家的房子建于2006年,是村里最新的。房子最边上的一间已经塌掉,剩下一米高的墙,其余三间也在下沉。房下地窖本来是储藏马铃薯的,可由于地窖里都是水,马铃薯也不能放。

  “都是灰坝弄的,灰坝里水高,渗到我们村,把房子泡得倒的倒,歪的歪。”站在自家院子里,王三女不满地说。院子里稀稀疏疏地种着几颗大葱,土地上蒙着一层灰白色粉末。

  王三女说的灰坝是水磨头村西北500多米的一座粉煤灰库,也是位于山西朔州城东、亚洲最大的粉煤灰库,占地1.2平方公里。被称为“煤电之都”的朔州是中国主要供电城市之一,过去30多年来为北京地区用电提供保障,但火力发电也产生了大量粉煤灰,灰浆水通过管道排放到城郊库区里。

  站在库区大坝上望过去,一侧是大片碧蓝色的湖水,延伸向远方,那是灰浆的沉淀池,平静的湖水下面,是含有汞、铅等重金属的粉煤灰;另一侧是千沟万壑的灰丘,那是从沉淀池转移过来的灰渣堆放区,每每有砖厂的车辆驶入库区取灰,蘑菇云一样的灰尘便冲天而起。

  “冬天刮西北风的时候,对面说话都看不见人。”王三女说。城里人常说的PM2.5,她说不来,但她知道,一到冬天,村里人就嗓子特别难受。

  从灰坝到水磨头村的路上,原来种土豆和小米的地都荒着。“啥也不能种,种也不长,那灰水里都是化工原料,把地都烧了。”王三女说。

  水磨头村的南面就是桑干河,一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让中国人对这条历经革命精神洗礼的河流充满遐想,但如今河道里的水越来越少。“鱼?好多年没看见过。”王三女的儿子说。

  朔州粉煤灰库问题是中国多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欠账的缩影,长期积累的矛盾正在近些年集中爆发。

  在中国大地上,今年以来似乎进入了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频发阶段。年初持续发生的雾霾天气影响了中国数亿人口;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的调查显示,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较差或极差;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令畜牧业污染问题浮出水面;湖南镉大米令民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说,一方面,生态环境问题有“累积特征”,经过30多年高速粗放式发展,中国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民众的环境意识在觉醒,而公开公正的民众参与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尚需得到改观。

  山西大同市环保局局长赵晓宁说:“现在地方政府有环保意识,但发展的压力确实很大。”赵晓宁正在当地火电厂推进脱硝项目,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既保证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也减少污染。

  脱硝工作分成两步,一是在电厂锅炉内加装低氮燃烧器,在炉内创造低温环境,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二是安装废气脱硝设施,通过喷洒液氨与废气反应。这一技术将使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从之前的每立方米约500毫克降低至100毫。,

  大同只是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脱硝工作的缩影,根据国家规定,到明年7月1日,所有火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都要达到每立方米100毫克的新标准,而这也是中国工业脱硫、脱硝、脱碳三步走的一环。

  在朔州粉煤灰库的北面,当地政府正在建设一个粉煤灰循环工业园区,计划将粉煤灰循环利用成为新型建筑材料,逐年减少堆积。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园区建成后预计每年消纳500万吨粉煤灰,按照这个速度,消纳存量就需要至少20年,更多的粉煤灰利用方式还在探索中。

  对于王三女来说,让粉煤灰库消失的那天还很远,当前她和村里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搬迁。“离污染源太近了,这里不适合人们居住。”(记者 韩乔 叶健 王衡)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扫二维码关注法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