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学、村民外出都要踩着石头过河 中国网中国交通信阳26日电 河南省商城县汪岗乡有七个村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普救河村便是其中之一。该村位于大别山深处,三面环水,一面接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2003年6月20日,普救河村委会向上级写了一个请示,希望在村边的小河上架一座桥,以方便村里跨河上学的儿童。为了这座桥,至今村民已眼巴巴苦等了十年。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因国家修建鲇鱼山水库,贯穿普救河村的公路——“商达公路”被水淹没,村里不通公路的历史在长达28年之后才得以结束。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从1996年至1999年奋战三年,终于修通了韩冲村至普救河村的3.5公里的乡村公路,基本上解决了该村的交通问题,填补了该村不通公路的历史空白。2002年当地干部群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奋战80天,开通了普救河村至朱湾、洪笼、罗湾三条乡村公路主干线,累计里程达49公里,实现了组、湾、户户通公路。 尽管普救河村的交通问题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在普救河村与对岸的粉壁渡村之间修通公路才是全村人最热切的期盼,因为村里有80多名学生,每天跨河上学,曾有多名学生不慎落水,成为普救河村老百姓心中无法抹去的痛。在河上架一座桥,方便孩子上下学,也就成为普救河村老百姓最热切的期盼。 普救河村对岸的粉壁渡村之间土路通向河边 十年前写请示修桥时,当时普救河村还设有小学,村里只有30多名上初中的学生才跨河上学。后来由于学校撒并,小学设在了位于河对岸的粉壁渡村,中学设在汪岗乡政府所在地汪岗村,与普救河村中间隔着粉壁渡村,普救河村每天有上小学、上初中的共80多名孩子跨河上学。 普救河村边的小河没有河名,千百年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普救河与对岸的粉壁渡两村设下了天然屏障。上学的孩子们每天上下学,踩着河里的石头,互相搀扶,小心翼翼。到了雨季,从大别山上聚集而下的山洪,淹没了河中的石头,或者是鲇鱼山水库蓄水期间,水位上涨淹没了河里的石头,80多名孩子就只得绕道六七公里去上学。 普救河村自己修的水泥路已经修到河边 普救河村的父老乡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他们倾尽财力物力人力,修通了从村里到河边的水泥路,他们本希望把普救河村与对岸的粉壁渡村用2公里的公路连接起来,但是那条天然的不知名的小河却使得他们的梦想十年没有变成现实。按照他们自己的设计,这座桥只要长50米、宽8米、高7米就足够了,他们不知道建造这样一座桥需要花多少钱,但不管造价是多少钱,村里的老百姓是无论如何也负担不的。 国家对贫困村的扶持政策是:每年国家下拨1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种养业。每个村将安排一个省、市和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对贫困村的建设予以一定的支持。同时还会安排党员干部对每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的扶助。 从普救河村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到现在已经16年了,究竟普救河村应该得到多少扶贫资金,够不够在不知名的小河上修建这样一座桥,我们无从知晓。据村里的老百姓讲,十多年以来,政府出面为该村投资修建的乡村公路长1.5公里,宽3.5米,总投资共约30多万元人民币,至于由政府的直属单位挂点帮扶,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扶贫,不应该成为被遗落的角落!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愿来自大别山深处的十年企盼梦想成真!(韩天运) 责任编辑:xin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