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与法

安徽埇桥区惠农举措取成效

时间:2013-07-10 17:02:31  来源:埇桥区新闻网  作者:杨洋
导读:安徽省埇桥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埇桥区在推进农业发展上制定兴农规划,贯彻利农政策,出台惠农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安徽省埇桥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埇桥区在推进农业发展上制定兴农规划,贯彻利农政策,出台惠农举措,取得良好成效。然而,农技人才队伍总量有限、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后备力量不足等因素却还在制约着我区农业发展。因此,要多措并举打破农技人才“掣肘之障”。

  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农技人才引进的“中梗阻”。由于受到编制、岗位等刚性条件的束缚,我区农业人才引进慢,总量低,覆盖少,很难实时有效地指导基层农业生产。为此,要适当借鉴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选拔管理模式,选用一批志愿服务农业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建立农技人才信息数据库。逐步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拓宽晋升渠道,结合我区实际,探索建立一整套针对农技推广人才的管理考核办法,使广大农技推广人才进得来、干得好、流得动,切实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提升队伍的创造力。

  科学设置培训,突破农技人才知识的“硬瓶颈”。当前,我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的知识水平仍参差不齐,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为此,一方面要靠广泛吸收年纪较轻、知识丰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进入基层农技人才队伍,改善基层农技队伍机构,同时,要对现有及刚进入岗位的农技人才实施分层次、划区域、形式灵活多样的针对性培训。政府逐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带有项目指标的乡镇、街道及村组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职业农民,打造农技人才建设的“永久牌”。解决农技人才缺乏的问题,既要广开渠口“输血”,更要“造血”,拥有“永久牌”人才,推进人才本地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仅仅靠优良的种子、先进的机械、完备的基础设施是不够的,还要有很多有知识、懂技能、善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闻道有授业,术业有专攻”,现代农业市场化、信息化意味很浓,同时也呼唤着市场意识,产业化经营,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资金、技术、政策等生产要素,使当农民成为一种职业,使农民对农业做到愿干、爱干、干好,实现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引来“金凤凰”,不能让孔雀“东南飞”;播下“金种子”,努力把埇桥区变成农技人才的聚宝盆。只有吸引、留住、造就广大的农技人才,让他们活跃在埇桥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迸发激情,挥洒汗水,才能推动埇桥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杨洋)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扫二维码关注法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