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与法

风雨兼程笔耕不辍 舞动乡村文化

时间:2013-09-02 16:26:58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在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今年72岁,他叫周治平,他热爱诗词创作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被当地人称他为“诗痴”,他的故事感动了整个诗词界。

  在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今年72岁,他叫周治平,他热爱诗词创作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被当地人称他为“诗痴”,他的故事感动了整个诗词界。十多年来,风雨兼程,笔耕不辍,他创作的诗词多达600多首幅,还曾荣获“海峡杯”两岸和平诗词大赛二等奖;首届“神舟杯”诗词大赛优秀奖。并带动了数百人加入到诗词创作队伍,还办起了《流泗诗词》刊物因而闻名全国诗词界。把农村的文化事业办得红红火火。

  近日,记者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到他家采访,他告诉记者,他1941年出生在—个农民的家庭,高中毕业后进村当起了—名副村大队长,后来调到企业当了—名会计,这—做就是40年。谈到做会计的感受时,周治平拿起一首诗,饶有兴趣地给记者看;“铁账铜珠伴我行,终身一职不沽名。心连企业同忧乐,点滴锱铢费寸心。”诗中以饱满的情感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工作、生活无限热爱的感情。

  周治平的诗词创作中忠实履行诗词的神圣使命,抒情、写景、咏物、纪游、赠友、怀古无不心系黎民,尤为贴近民心。他说,自己平素是闲汉,有时候晚上睡觉醒来就坐在床上默诗,起床了再写下。身处农村,目之所及,情之所系,是农业,是农民,因此,我们的诗词应当写农、唱农、讴歌农村新貌,向田园诗风格发展。

  2002年周治平退休后,便开始研习诗词创作。他肯于钻研,虚心好学,诗词创作进步很快,到目前,已创作诗词600多首幅,在《江西诗词》、《诗词报》、《陕西诗词》、《中州诗词》、《诗词百家》等全国100多家诗词刊物发表诗词、散文等作品400多首篇,2009年他被中华诗词学会吸收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年逾花甲却孜孜不倦,对诗词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如醉如痴、梦寐以求的地步。

  通过—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周治平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也想成立自己的专门诗歌团队。他带领大家组建了全县第一个乡镇诗词学会组织,—些诗歌爱好者纷纷加入诗词学会,大家一致推举他为学会会长,学会成立不久,他就带领大家着手编辑岀版自已的内部刊物——《流泗诗词》,一年一期。刊物的出版印刷,除了会员你5元,我10元的会费外,还要依靠社会赞助。诗歌刊物创办之时,周治平把自己的家当“编辑部”,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跑印刷、跑校对、收集诗稿。为使刊物顺利出版印刷,周治平绞尽脑汁,四处奔波筹集资金,,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他说,这个刊物是免费分发给会员的,能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

  熟悉周老的人都知道,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了《流泗诗词》,从一个乡镇级刊物发展到一个有全国影响的民间诗刊。而此时的周治平已是流泗镇诗歌创作队伍的主力。

  为推动诗词创作,周治平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常年组织会员举办“谷雨诗会”、“国庆诗会”、“金秋诗会”等各类诗会。把诗词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没有周治平这种精神,流泗诗词分会不会成立那么快,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农民诗社,更不会创造出如此的业绩。虽然也有他的助手们的辛勤劳动,但关键还是因为有周治平这位扛旗人,是他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所在。”流泗诗词分会的会员深有感触地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也有人说他“傻”,“又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还要倒贴钱,何苦呢?”面对这些人的不理解,周治平淡然面对,还是那样地执着地追求着自已的文学梦想。他想在他的有生之年让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化发扬光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治平和他的农民诗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诗词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创办的民间刊物《流泗诗词》也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中华诗教委员会对流泗镇农民诗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支持,并推荐流泗镇申报“中华诗词”之乡,九江市诗词联学会也授予该镇“诗词乡镇”荣誉称号。(通讯员 殷美生)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扫二维码关注法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