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获悉,今年以来,本市公安机关严打街面多发性侵财犯罪,截至发稿已捣毁170余个街面犯罪团伙,抓获3000余名犯罪嫌疑人。
反扒是打击街面犯罪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便衣警察的工作很‘刺激’,其实绝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工作是枯燥而辛苦的,一直在徒步寻找目标或紧跟可疑人员,平均每天要走二十公里左右。 ”理着板寸头,身穿普通的T恤、长裤和运动鞋,背个斜挎包,溜达在南京路步行街上——这样一个貌似 “打桩模子”的形象,却是一名战果累累的反扒一线便衣警官——他就是黄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街面犯罪侦查队反扒警察唐文龙。近日,记者跟随唐文龙记录了他一天的工作,体验了反扒警察的种种酸甜苦辣。
布置工作:“反扒是两名狙击手对决”
“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 ”唐文龙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一边给记者倒上了一杯热茶。唐文龙身材不高,54岁的他身材也有些发福,如果不和他四目对视,这样的“中年大叔”在人堆里绝不会引人注意。而尽管已经连续上班那么长时间,他的眼神中却并未露出疲态,双眼仍炯炯有神,仿佛有某种穿透力。
近日上午9:25,记者来到黄浦公安分局刑事侦查支队街面犯罪侦查队,体验“反扒便衣”的一天工作。侦查队位于人民广场区域的一条小马路上,门口不挂牌子。走进门,里面的条件也比较简陋,唐文龙的办公桌窗外就是棚户区,由于下雨,棚户区顶棚上不断有水滴下,不关窗的话水珠直往屋里溅。 “由于反扒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这里也算是大隐隐于市。 ”老唐笑称。
从1989年开始,唐文龙至今已在反扒战线工作了24年,抓获过的窃贼已数不胜数。最多的时候,唐文龙一年抓了68个,在申城的“反扒圈”里资历相当深。
10:05,唐文龙召集手下的民警、社保队员、特保队员在会议室里开会,开始部署一天的反扒工作。这也是多数商场开门营业的时间,窃贼们蠢蠢欲动。老唐的队员们都穿着便衣,个个都是人群中最普通的样子。 “干我们这个工作,关键之一要和环境充分融合,不要让自己惹人注意。比如去菜市场跟踪可疑人员,就不能穿得西装革履,这样容易被可疑人员发现。反扒工作就像两名狙击手在对决:你要尽全力隐藏自己,发现对方。不同的地方在于,窃贼如果发现我们,直接就逃之夭夭;而我们如果发现了窃贼,接下去还要跟踪、埋伏,等待窃贼出手后将其抓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冗长过程。 ”老唐说。
简短的会议开完后,老唐和队员们分头开始工作。老唐撑着一把雨伞,斜挎着包,慢吞吞地走着。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老唐锐利的眼神如扫描仪般不停扫视着整个街面。
街面巡视:“平均每天要走二十公里”
“干我们这行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别看我看上去在漫不经心地逛街,事实上我眼睛一直在看着街上的所有人,一有风吹草动我就能发现。同时还要注意集中精神,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就要盯紧,容不得一丝马虎。 ”老唐告诉记者,他曾经有个徒弟,在跟踪可疑人员时看见了一个熟人,打了个招呼,回头却发现可疑人员已经无影无踪了。因为这事,他把这名徒弟训导了一通。 “我很严格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 ”
如何在人群中分辨可疑人员?老唐向记者传授了部分诀窍。 “小偷走路不会快,慢吞吞的,走走停停,因为要寻找作案目标。而且,小偷的眼神会很飘忽,不像正常人会直视前方,他们会左看右看,尤其是盯着他人的包、口袋看。另外,我们也要注意那些举止反常的人,比如盯着人家车窗看的,时不时扭头往回看的,这些都要重点‘关照’。 ”
老唐告诉记者,他当反扒便衣抓住的第一个小偷,就是因为举止异常而被他识破。“当时,我看到一个中老年男子一进商场就脱外套,一出来就又穿上,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中午11点开始,我一直跟着他到晚上7点,跟了8个小时,终于在他一次出手时将其逮住。原来,他进商场脱衣,就是为了遮住自己的右手,为扒窃行动打掩护。 ”
接近中午11点时,正走在福州路上的老唐向自己的两个队员使了个眼色,示意可疑人员出现。两个队员立即会意,随即散开,若即若离地跟着走在前面的老唐。记者看到,在老唐前方十几米处,有一个穿着松垮白衬衫的中年精瘦男子正在溜达,眼睛却不时东张西望。
老唐不紧不慢地跟着这名男子,人多的时候跟得紧一些,人少了又会放慢步伐,但始终没有让中年男子脱离自己的视线。走到云南中路路口时男子右转,老唐突然加快了步伐,几乎是小跑着跑向十字路口,在接近路口的时候又恢复了正常步速,冷静地跟了上去。这时,前方的中年男子突然回身,老唐立即把视线转移到了旁边一餐饮店的招牌上,不和男子直接对视。等男子又开始前行后,老唐又跟了上去。在接近九江路路口时,男子拐进了一家餐饮店。走在前面的老唐路过时往里看了一眼,随后向后面的两个队员做了个 “摇手”的姿势。
“他和里面的员工打了招呼,自己也换了工作服,他是店员。”老唐告诉记者。放弃了这名对象后,老唐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老唐告诉记者,他工作时的交通工具就是他的两条腿,南京路步行街每天要走上好几圈,平均每天基本要走二十公里左右。 “做这个工作体力很重要,要跟紧可疑对象,丝毫容不得喘歇,不能让对象溜走。 ”因为走路太多,前几年老唐的双腿也得了“职业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刺,外加膝盖积水。然而,轻伤不下火线的老唐还是坚持在一线反扒。
战斗告捷:“抓住贼的快感无法形容”
中午啃了几口面包、喝了点矿泉水之后,老唐又站上了工作岗位。 “今天还算是好的,如果正在跟着可疑对象,肯定连吃饭功夫都没有了。看见对象进店吃饭,我们也不可能进去,只能在门外静等。 ”老唐说。
风雨越来越大,老唐的鞋子、裤子已经全部淋湿,但他的双眼还是警惕地盯着来来往往的路人。 “下大雨的时候,露天扒窃虽然比较少,但商场里、地铁站外的商铺、通道里,不法分子仍可能作案。 ”
接近下午1点时,在新世界城的地下商铺,老唐再次锁定了两名可疑人员。 “这两个人不正常。他们在跟人,但又在不停更换跟踪目标,有时候路人走过他俩身边时他们还会转过身去。是窃贼的可能性比较大。 ”老唐一边小声告诉记者,一边猫着腰跟着他们。在跟踪过程中,老唐不断巧妙地借助身边的柱子、人群、墙角等物隐藏自己的行踪,但又不过分夸张,以免被人发现自己的特殊性。
在新世界城地下商铺兜兜转转,老唐看看手机,哼哼小曲,做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始终跟着这两名可疑人员而没被发现。
14:08,两名可疑人员离开了新世界城,走进了南京路步行街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人来人往,小贩叫卖玩具、雨伞的声音此起彼伏,行人们匆匆赶路,偶尔还有人对这风雨天气抱怨几句,但没人能想到身边竟会隐藏着两双“贼眼”,也没人能想到这里马上即将上演的“猫抓老鼠”式的行动。
14:23,这两名可疑人员的举止更显古怪:他们明明互相认识,却忽然间互相远离,彼此不说一句话,其中一人跟着一个背包的女子慢慢走着。 “估计要出手了。 ”老唐向自己的两名队员使个颜色,提醒他们高度注意,同时自己紧紧地看着这名可疑人员。没过几分钟,可疑对象果然出手,趁人不注意将手伸向女子的背包拉链,慢慢拉开,从中掏出了一个手机。
“上! ”见窃贼已经得手,老唐对两名队员一挥手,同时自己也几个箭步冲上前,一把揪住了窃贼的皮带。不远处的同伙见势不妙,准备逃走,被两名反扒队员一把按住。周围行人一开始并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反应过来后,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鼓起了掌。
整个行动中,没有高鸣的警笛,没有帅气的警服,没有浩浩荡荡的警车,有的只是老唐和他的队员们锐利的眼睛和丰富的反扒经验。在最终抓贼的那一刻,其扣人心弦的程度不亚于警匪片。 “抓住窃贼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快感,真的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抹了抹额头上的雨水、汗水,老唐笑着对记者说。
反扒经验:商场试鞋柜台扒窃多发
“根据我们多年的反扒经验,地铁附近的商铺里,尤其是开放性柜台,扒窃事件发生较多。不法分子多趁着女士试鞋、将包放在一边的时候,顺手牵羊将包里财物取走。提醒广大市民,人多的地方挎包不要放在身后,乘坐公交车时包要置于腰腹部位。在餐馆就餐时,如果坐在你后面的顾客没有点菜就匆匆离去,一定要立即查看自己的随身财物是否有失。 ”唐文龙告诉记者。
利用摩托车“摆渡”赃物
两小偷一晚席卷十块电瓶
3个小时8个小区,10辆电瓶车集体“罢工”。 10块电瓶至少400多斤重,不法分子一路作案“负担”不轻,如何才能掩人耳目不被发觉?近日,宝山警方发现“摆渡式”新型作案手法,侦破一起盗窃电瓶系列案件,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
8小区10辆电瓶车“中招”
5月19日傍晚,住在宝山友谊路的陈师傅,骑着电瓶自行车下班回到小区。像往常一样,他把电瓶车停在居民楼下,前后上了两把锁,才放心上楼回家。
21:15左右,嘀嘀嘀……窗外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正在看电视的陈师傅一下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跑到窗口伸头大喊:“谁啊? ”很快,陈师傅看到自己电瓶车旁窜出一个黑影,慌张地跨上一辆摩托车,迅速消失在黑暗中。陈师傅跑下楼看到,电瓶锁有被撬的痕迹,他暗自庆幸装了报警器,电瓶安然无恙。
在200米远外的另一个小区里,小王就没这么幸运了。晚饭后,他来亲戚家串门,把电瓶车锁在楼下,21:45准备回家时,发现电瓶不见了。
5月19日19时到22时许,宝山友谊路地区陆续有5位居民报警称电瓶被盗。实际上,当晚被偷的电瓶远不止这5起,有的车主还没发现。经民警实地走访初步统计,3个小时里,友谊路地区8个小区共失窃近10块电瓶。
友谊路派出所立即向宝山公安分局上报相关情况,分局连夜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 “涉案的8个小区均为老式公房小区,没有正规的停车棚,所有被窃电瓶的电瓶车都是停放在居民楼下的。车主们都给车上了锁,但收效甚微。除了陈师傅及时制止窃贼以外,其他电瓶车都没有安装报警装置,最终都没能保住电瓶。 ”
宝山刑侦支队街面犯罪侦查队队长陈志荣回忆,“我们首先要判断,是同一伙人所为,还是几拨人分头作的案。 ”
监控录像锁定可疑摩托车
侦查员连夜调取了相关视频资料,发现一辆两人合骑的摩托车,在案发时间段内先后出现在8个小区的监控画面中,且在每个小区只待2到3分钟。进小区时,后座男子双手空空如也,出小区时,手上或抱或拎着一块电瓶。
10块电瓶至少重400多斤,一辆摩托车上绝对放不下。可是,犯罪嫌疑人每次作案手上只有一块电瓶,一晚连续作案近10起,其余电瓶呢?
顺着这条思路,侦查员在地图上标出了8个小区的位置,发现分布呈圆形。通过小区周边的道路监控录像,民警发现可疑摩托车,案发时间段内,先后在友谊路地区来来回回8趟,每次都从漠河路出发,到小区进出后,再回到漠河路。
“漠河路,地处友谊路派出所辖区北侧,一侧是工厂厂区,一则是偏僻的绿化带,平时很少有人和车辆路过。 ”专案组分析,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将偷来的电瓶,藏匿于漠河路一带。
监控视频显示,5月19日21:45左右,摩托车再次从漠河路出发,车上只有骑车男子一人,后座男子不见了。不久,一辆轿车也从漠河路方向驶出,随后,摩托车和轿车虽然行驶不同路线,但目的地都是开往顾村地区的。
摩托车将赃物短驳至轿车
专案组大胆推测,两名犯罪嫌疑人可能使用不同交通工具,到达友谊路地区后,将轿车停靠在偏僻的漠河路上,作为藏匿电瓶的“中转站”。随后,两人合骑一辆摩托车作案,得手后将电瓶“短驳”到轿车里,然后再次骑摩托车出发作案。当天近22点,两人又分别驾驶轿车和骑摩托车离开。由于光线昏暗,可疑摩托车和轿车最终消失在前往顾村方向的监控视频中。
几天后,顾村派出所陆续接到4位居民报案,电瓶车的电瓶被偷了,作案手法与友谊路地区的非常相似。专案组在顾村涉案小区的监控画面中,再次发现了5月19日消失的那辆可疑摩托车和轿车。
“这次的监控视频比较清楚,追踪到两名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位于本市一处偏僻的农村地区。为避免打草惊蛇,我们在外围守株待兔。 5月29日13时许,两名犯罪嫌疑人离开暂住地,再次前往宝山准备作案,在途中被专案组擒获。 ”
经查证,两名犯罪嫌疑人均为30多岁,短短几天已作案14起,盗窃13块电瓶。目前,两人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