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京六合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法制日报 (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张全连 许奇)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司法行政系统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政府“智慧治理”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提出“智慧法务”发展目标。
2013年,江苏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率先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建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即时性法律服务的12348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提供电话热线、网站、微信等多种接入渠道。其中,12348热线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率先实现“7×24小时”服务,每年接听群众来电28万余个,接通率和满意度达到95%以上;12348网站年访问量达30万余人次,在线解答法律咨询、办理各项业务20000多件,深受群众欢迎。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江苏主动对平台进行升级,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形成以下五个鲜明特点:一是智能,与第三方公司共同研发全国首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机器人“智慧小司”,自动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二是共享,通过对接40000多名互联网服务律师,实现“5秒快速下单”“6秒匹配律师”,实现快速高效的服务响应;三是开放,将行政审批、信用信息、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司法行政大数据向社会公开,供群众参考借鉴;四是便捷,坚持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推出在线法律援助、在线公证办理等一系列产品,切实方便群众;五是汇聚,结合群众实际需要,提供包括法律服务直通车、法润江苏在内的8大服务主题,一站式地解决法律问题。
推动“智化矛盾”,努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预见性。为迅速、准确地获取矛盾纠纷信息,江苏为每名调解员配备人民调解小助手手机APP,对排查出的所有纠纷信息实时采集,实时上传,使信息触角遍布全省的每一个角落。上述信息采集汇总以后,通过词云技术,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发生的重点区域和关注焦点。特别是通过对接电信公司的虚拟网格,测算单位区域内的矛盾纠纷密度,对密度较大的网格区域进行预警提示并协调有关力量迅速处置,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推动“智促法治”,实现对不同人群的精准普法。在法治宣传过程中,积极与其他政府机关门户网站、新闻资讯APP以及微博微信等进行合作,形成“江苏网络普法联盟”和“法润江苏微联盟”两个普法集群。通过法律服务和法律资讯发布过程中采集的信息,为省内群众制作“法治标签”,准确掌握群众需求。依托上述大数据,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智慧普法”算法,为公民描绘“法律需求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推送”,准确为群众提供需要的普法作品,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法务工作,江苏司法厅牵头成立全国首家司法行政大数据研究中心,汇聚了90多亿条信息数据资源。同时,建成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为智慧法务实践提供了重要载体。
在2016年举行的信息化研讨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教授指出:江苏一体化智能平台具备高度的业务集成能力、良好的数据共享能力、高效的智能分析能力,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具有领先水平,极具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