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新华网 天津市慈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市委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帮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发挥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补充作用,为天津的慈善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把握帮扶方向
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社会上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协会就把他们列为救助重点,给予经济资助和组织再就业培训;针对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和贫困地区改善教学条件缺乏资金等问题,协会就积极筹募资金,开展了针对大中小学生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和对老少边穷地区改善教学条件的帮扶;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低保家庭的救助力度,协会及时调整救助重点,向接受政府救助后,仍然有困难的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倾斜;当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协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发动社会捐赠款物。仅十八大以来,市慈善协会就募集救灾资金4990.89万元,有效地支援了灾区的困难群众和灾后重建。
紧贴群众需求
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是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会始终力求实施的每一个慈善项目都符合困难群众的急需,做到救助精准。国企改革初期大批职工下岗,为保证职工基本生活,稳定下岗职工情绪,天津市委市政府在两节期间提出了“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的要求,创设并开展了“迎新春慈善助困”项目,保证了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欢度佳节。这一项目从1996年至今连续开展21年。
针对困难家庭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后无力缴纳学费的问题,2004年至今协会与区县慈善协会上下联动,开展了14次“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项目。此外,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协会实施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病种的大病救助系列项目,其中包括:“微尘基金”儿童先心病救助项目、“微笑列车”儿童唇腭裂救助项目等项目。针对天津市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比较分散的状况,协会从2016年开始,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乡镇建立了3所“关爱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详细档案,实施了结对帮扶,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连线,经常举办心理咨询辅导活动。
至今,协会已经形成了慈善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支持公益、灾害救援等8大类、40余个救助项目,其中5个项目已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品牌项目。
创新募捐方式
慈善组织开展扶贫救助的善款来源于社会的捐助。要保证善款的来源,慈善组织除了需要很强的公信力,还需要不断创新募捐方式。
在募捐工作中,协会始终坚持“自愿、无偿” “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原则。对每一个捐赠单位和个人协会都颁发捐赠纪念卡、证书或纪念牌,并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和评选“慈善之星”,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使捐赠者感到光荣;协会开辟了来会捐赠、邮局汇款、银行转账、支付宝捐赠、中国银行用户网银捐赠、微信平台捐赠、入户收取善款等7种捐款方式,使捐赠者感到方便;对于每一笔善款的使用,协会都通过多种方式向捐赠者反馈使用结果或请捐赠者直接参与善款发放,使捐赠者感到放心。
协会成立以来,主要采取向社会广泛宣传发动,对热心慈善企业重点发动,提出社会普遍关注的项目定向发动等形式和通过义演、义拍、义卖等方式开展慈善募捐。近几年,协会以建立长效募捐救助机制为重点,努力扩展慈善基金规模,形成了留本捐息、协议定额、项目冠名、专项救助、小额爱心、个人万元等6种形式的基金。目前,协会基金总数已经达到94个,总额度突破1亿元,为长效救助奠定了资金基础。
规范组织管理
严格规范的管理是扶贫帮困项目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协会始终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把规范管理贯穿到慈善募捐救助的全过程。围绕捐赠款物,项目管理,信息发布,灾害救助,资金使用等方面,陆续建立了20多项制度和操作规程。从协会会长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树立遵章守制的强烈意识,用制度约束行为。比如,在实施救助项目时,协会从项目的立项,制定方案,审查批准,项目的实施、监督和评估以及档案管理都严格按照管理实施办法执行;入门审资格,发放要凭证,全程有监督,确保救助效果;对于重大救灾援助工程项目,协会还坚持实地考察,签订协议,全程跟踪,确保救灾款物万无一失。协会自觉完善并坚持“两个透明、三个公开、四个监督”制度,始终将慈善活动全过程置于各方严格监督之下。自成立以来,协会每年都顺利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年检和审计部门的年度、专项审计,募捐、救助的各项工作实现了“零”投诉,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张迎迎)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