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功能布局合理、生产带动能力强的代表性小城镇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步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渐增强。
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
烟台市现辖82个镇、6748个自然村,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51.7万人,其中小城镇人口79.8万人、农村人口333万人,城镇化率56.82%。目前全市小城镇镇域面积为9575.9平方公里,其中镇驻地面积为238.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芝罘区面积。
随着驻地面积的不断扩张,一部分小城镇以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对镇驻地村庄和周边村庄房屋实施改造,建设了一大批住宅小区用于安置村民,目前全市有63个小城镇建设了164个住宅小区,建设面积550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94平方米。
截至2011年底,小城镇镇域人口达306.1万人,其中镇驻地人口为79.7万人,比“十五”末55.6万人增加了24.1万人,提高了43%。部分小城镇人口数量增速较快,如蓬莱市北沟镇,镇域人口6.2万人,“十五”末镇驻地人口只有1.5万人,到2011年底增长到4.5万人,增速最快;莱州市沙河镇由3.7万人增长到5.3万人,栖霞市桃村镇由2.9万人增长到4.2万人。
82个小城镇GDP达到1178.3亿元
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入驻以及村镇民办企业的自强壮大,我市小城镇经济持续升温,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11年底,82个小城镇经济总量(GDP)达到了1178.3亿元,占到了全市经济总量(4906亿元)的24%,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从产业比重来看,一产291.2亿元,二产599.1亿元,占近半数比例,三产288亿元。经济总量达到30亿元以上的有11个镇,主要集中分布在莱州、招远、龙口、蓬莱沿海一线。财政收入方面,超过8000万元的有18个镇,其中有2个镇在3亿元以上,5个镇在1亿元以上。
大企业大项目相继落户小城镇
园区经济是城镇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有66个镇设立了104个镇级园区,2011年产值达756亿元,落户企业有3880家,吸纳城镇就业人口31万多人,提供财政收入8.5亿多元。园区企业主要以机械制造、商贸仓储物流、黄金、化工、食品(果品)加工包装、石材、针织等为主。
其中,栖霞桃村镇因其区位优势,全镇设立了9个镇级园区,吸纳就业2.6万多人;莱州沙河镇设立镇级园区6个,吸纳就业4.56万人;莱州土山镇、蓬莱北沟镇分别吸纳就业4万人和3万人。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积极争取社会各界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相继落户,也为城镇的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1年,全市84个小城镇建设投资达31.8亿元,除去财政支持的8亿元外,其余均为社会投资。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方面,小城镇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11年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达到了7亿元。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2011年,烟台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全市有40个镇建有69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填埋场60个,配套清运车辆238辆,34个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4个镇达到了90%以上。其中,龙口市、莱州市在各小城镇投资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专门清运车辆和工作人员。
有21个镇建设了28座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266万方/天;有39个镇驻地实施了集中供暖,供暖率达到50%以上的有6个镇,其中龙口北马镇、莱州沙河镇、招远蚕庄镇达到了80%,龙口石良镇、芦头镇、黄山馆镇以及栖霞桃村镇供暖率在40-50%。
全市确定14个省级中心镇
根据小城镇的特点,结合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区域位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市确定了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商业贸易型、旅游开发型和强村膨胀型五种发展模式。
按照五种发展模式,科学地确定了全市14个省级中心镇,并进行重点发展扶持,相继涌现了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龙口市诸由观镇、栖霞市中桥镇以及招远市玲珑镇;以交通枢纽扩散发展的福山区回里镇、栖霞市桃村镇、海阳市徐家店镇;以商业贸易集聚发展的莱州市沙河镇;以旅游开发带发展的海阳市凤城镇;以强村膨胀、强企带动发展的龙口市南山等具有较强实力与承载能力的国家、省级中心镇。
2012年底,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38平方公里,驻地人口80万人,对全市城镇化贡献率达到20%。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