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问责官员违规复出的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撤职不足一年又复出,“闪电”复出后再被免……问题官员复出过程中的诸多乱象,被指与舆论“躲猫猫”。(中新网8月16日)
每一次随着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围绕“为什么复出”、“复出的程序”、“问责的结果”等问题便会成为舆论热点。笔者认为,被问责官员违规复出并不是因为公众对被问责官员的苛刻,而是因为现行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以及整个行政问责机制本身存在的大量问题。公众的期待与现实的制度运行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导致每次问题官员一复出都会引起民众质疑,引发社会强烈的愤慨和不满。
的确,培养干部不易,被问责官员并不是不能复出,关键是要有合法的程序。应该把对被问责官员复出和晋升的理由、条件都拿出来“晒一晒”,而不是在百姓不明不白的情况下就重新启用。
倘若被问责官员复出不规范,必将溶蚀问责制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使得各问责主体的权威遭遇严重挑战,最终消解了问责制的制度警示作用、弱化了问责制的公信力 、“妨碍了行政问责文化的培育。同时,也会损害更多干部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遭致严重损毁。
因此,希望与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制度能够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以制度化、规范化、主动化和可操作化的方式取代传统被动的、间歇的“问责风暴”,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构建一个合法、合理、完善的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来规范被问责官员的复出。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