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论坛:010-57027127 投稿邮箱;fzwhj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警察论坛 > 名家视点

财政供养人员亟需“精兵简政”

时间:2015-05-21 11:09:27  来源:法治文化  作者:孙伟
导读:今后,北京市事业单位编制将进行总量控制,只减不增,也不再新批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像环卫清扫、社区和养老服务等8类项目一律由政府购买服务。现有高校、医院将探索不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

   今后,北京市事业单位编制将进行总量控制,只减不增,也不再新批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像环卫清扫、社区和养老服务等8类项目一律由政府购买服务。现有高校、医院将探索不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5月20日 新华网)

  中国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员?《凤凰周刊》曾报道,截止2009年,已超过5700万,而且仍以每年100万的数字递增。按照纳税人衡量标准,大约是23.5个中国人供养1名公职人员,据闻,这样的人员比列已然是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服务质量却并未能比肩。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负担一个发达国家的人员供养均数,本身就让财政吃力,何况,民众应该享受的服务小于期望值太多。

  早在1942年9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就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阐明中共中央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旨在号召全党全军实行精兵简政,要求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切实进行整顿,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同年12月,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精兵简政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又先后七次对机构存在问题进行了改革,目的就是想让每年跃增的财政供养人员精减下来,然而,却始终为机构臃肿所累、所阻。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阶段,税收方面足以支撑这些财政供养人员。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多轮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经济增速已经减缓,与之同时,我们政府和国企的管理运行成本却并没有下降。政治学博士方建文在《中国能否走出帕金森怪圈》中提到,19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运行的显性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总比重几乎都在10%以上,而且大部分年份增速超过15%,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增速。与那些财政供养规模相比,行政成本和管理费用偏高,超出国民所能承受的范围,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本届政府承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关键原因。在联系到“养老金并轨”后,财政供养人员的缺口问题,不得不说,财政供养人员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觑。

  公务员的“大考热”,也让很多理智的人感到忧虑。很多参加考试人员并不都是怀有神马远大志向,大多数是冲着其薪资稳定、待遇丰厚而去,这样的人即便上了工作岗位,恐怕也是碌碌无为之辈?如果花钱购买不到良好的服务,民众的满意度必然会遇到拐点。当前反腐中,曝出很多官员涉贪被判,成千万上亿元的“苍蝇”、“老虎”齐舞,也让公众对那些官员的作为产生了一定反感,有种花钱买罪受的感觉,进而也对整个公务员体系的好感降到低点。还有就是很多政府内置派驻机构分配严重不均。基层一线人员往往偏少,待遇低,工作却繁杂,而在机关往往养臃为患,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能够站总数的三分之二,造成了“闲的闲死、忙的忙死”的“人浮于事”的独特风景。

  不再新批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彻底堵死了编制增生的可能。环卫清扫、社区和养老服务等8类项目一律由政府购买服务,让公益回归社会,既减轻了政府财政编制负担,又能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市场生态,随着市场化有序流动,相信那些交由市场经济主体打理服务的溢价值会更高。各地政府落实“只增不减”的承诺,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让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唯此,才能真正将机构编制改革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