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论坛:010-57027127 投稿邮箱;fzwhj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警察论坛 > 名家视点

“图书馆长掉包名画”不能一叹了之

时间:2015-07-23 10:13:43  来源:法治文化  作者:孙伟
导读: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两年内将图书馆收藏的148件名家画作“狸猫换太子”。他亲自临摹赝品替换真迹,齐白石、张大千、八大山人、潘天寿和郑板桥等名家画作均落入了他的腰包,随后他转手再将真品拍卖,10年来萧元调包的画作总价值过亿。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两年内将图书馆收藏的148件名家画作“狸猫换太子”。他亲自临摹赝品替换真迹,齐白石、张大千、八大山人、潘天寿和郑板桥等名家画作均落入了他的腰包,随后他转手再将真品拍卖,10年来萧元调包的画作总价值过亿。(7月22日 北京青年报)

  绝对权力,滋生绝对腐败。很多时候,在权力光环笼罩下,外界往往是真相最后的知晓者,内部的同流合污拟或不敢言声,再加上监督体系的不健全,让这一切变得肆无惮忌,这也是监守自盗最后的狂欢。

  犹记得,201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监守自盗》里面阐述的事情,一场金融危机,把权力和利益、人性和现实的斗争演绎的淋淋在目,影片里面呈现的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没有立场,只有利益。”现实中,党内的一些官员依然如此,即便是当下反腐如此激烈时,他们仍然敢于火中取栗、棺材上独舞。

  “监守自盗”,出自《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监守:监管;盗:偷窃。释义为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可见,从古至今,权力不监之下,总有些握有权力的官员去行那些“自盗”之事。对于寻常偷盗案件,常人一般是报警备案、侦查,得到证据寻脏捉贼,最终真相大白,即使财物上有些损失,也不会太大,虽然也有些监察失责,但最终责任小于自盗。然而,如果是“内鬼”丛生,那么后果自然不堪设想。其一,家贼难防。这样人的往往熟知规则,不仅是防盗规则,更具备反侦察的素质,对于窥视之物,更容易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如果不是自我暴露,很难有蛛丝马迹;如萧元说:“除了我,图书馆没有人懂画,他们最多只能点点数,哪怕借出去真画,还回来的是赝品,也根本看不出来。”其二,权力自肥。能够监守自盗的人,大都是有一定职务权力,能够知晓常人不知道的秘密,长期同这些权力打交道,长期熏陶于求人的氛围中,心中难免失衡,最终步入后尘;其三,防盗制度与权力不对等问题。一定环境下,是靠制度监管人、监管权力,还是靠人来监管权力和人,说白了,就是谁来监督单位一把手的问题。一把手就是单位的天,监管他,就是直接跳出来挑战他的权威,如此打脸,很容易遭人排挤。这或许就是当前纪委直接派驻单位纪检组长们目的之一。但这终究只是制度的探索的一部分,关键还在于制度的公开程度。当权力真正被摆在桌面,或许更容易抑制腐败的萌芽。比如说,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利用自己手里的馆藏钥匙,将馆内大家名画“狸猫换太子”,弄出去拍卖,如果不是其他方面的暴露,很难说此案告破。

  以往的历史和经验告诫我们,擅拦权者,必滥权。忽视了制度,忘记了原则,心中贪婪成性,必定泛滥成灾,最终被欲望摊卖。作为一个官员,心中必须持戒,恪守自己的“道”,才能走的更远;在监管制度方面,扎进篱笆打好桩,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不让亡羊补牢的事上演,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探索,相信随着反腐力度的增持,这些最终会做的更好。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