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人物

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第一书记:田轶

时间:2017-04-01 14:32:02  来源:中国公益之声  作者:赵子豪 梁力国
导读:2014年2月,在南宁市组织动员第一书记报名的时候,田轶就报了名,但由于当时住房局报名人数太多未获批准。所以在2016年2月再次组织第一书记报名的时候,田轶立刻报名。

   扎根农村动真格 脱贫攻坚见实效

  ——记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第一书记田轶

  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慈善公益报消息 (赵子豪 梁力国)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广西有贫困人口950万人。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不到3100元,他们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边远山区、高寒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2012年春开始,广西选派了3000名机关干部到3000个最贫困的村庄任村党组织的“第一书记”。 书记们来到这些地区之后,想方设法地帮助当地脱贫,有的利用自身资源为村庄引进经济项目,有的发挥专长激发和提高村民们的经济意识。2016年3月,全国新一轮脱贫攻坚集结号再次吹响。按照南宁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田轶被选派到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承载着组织重托,田轶根据该村的地理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和布置。

  舍小家为大家 到广阔天地去

  2014年2月,在南宁市组织动员第一书记报名的时候,田轶就报了名,但由于当时住房局报名人数太多未获批准。所以在2016年2月再次组织第一书记报名的时候,田轶立刻报名。虽然当时他已是南宁市房地产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兼三大队大队长,但他想要到农村锻炼和施展。当时组织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要报名下乡扶贫。田轶说:“我是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18岁就外出求学,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回家乡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想在广西弥补这份情感。同时,也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缺乏文化的贫困山村去。”

  于是,田轶回家花了几天的时间,说服了正在怀孕中的妻子,然后就马不停蹄地背着行囊来到了銮正村。把他的“新家”安在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为了尽快了解村里的情况和得到村民支持,他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每天早上在村里走一圈,既锻炼了身体,也与村民联络了感情。也许,对于他妻子来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在妻子怀孕的时候他不能陪在身边;对于他父亲来说,他也不是一个好儿子。为了能够让儿子安心工作,他的老父亲让他69岁的母亲从河南的老家专程到南宁照顾刚生产的妻子。2017年春节,他母亲回到家乡后,发现他父亲身体变坏,带到医院去检查才发现他父亲已是胃癌晚期了!因为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父亲,让他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提及此事,总会让他潸然泪下。

  做好牛的文章 依靠畜牧扶贫

  在对村里的情况详细了解之后,田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銮正村位于山区,海拔330米,石漠化土地,严重缺水。根据2015年的精准统计,全村总人口2087人,528户。其中贫困户341户,贫困人口1277人,贫困比率达61.19%。该地区除了石头几乎没有什么土壤。村民用石头把泥土围起来,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仅能种玉米、木薯、红薯之类的抗旱植物,而一个个地头水柜就成了该村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田轶理清了思路:既然这里不宜种植,那么就应该发展畜牧业。这里有大片的山地,靠山吃山,山上有丰富的草料,草料可以用来养牛、养羊。而林下也可以用来养鸡。有了思路后,他就马上行动了。田轶多次回市里找畜牧系统和专家学者,6次联系和安排了县妇联、农业局、科技局等单位,到銮正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养殖防疫、育肥牛科技讲座等活动。并组织村民到江南区江西镇、汇生牧业公司、那湾村参观育肥牛养殖。看到村里人畜混居,农户家里两层的房屋,下面一层搞养殖,上面一层住人,既不卫生也不能规模养殖,他就多次往县里跑项目,搞人畜分离建集中式牛舍。为此,他往隆安县政府、农业局、科技局、财政局、镇政府等部门,前前后后地跑了数十次!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为銮正村争取到了30万元的资金。当然,仅仅靠30万元是远远不够的,他就向朋友们去化缘。田轶登门拜访了不少的爱心企业,和他们讲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思路。并且,向自己的“娘家”住房局寻求帮助。终于,在2016年10月,投资61.5万元,占地2500平方米,一共70间可养育肥牛300头的銮正村育肥牛合作社集中式牛舍建成使用。

  在田轶的推动下,目前銮正村有380户从事育肥牛养殖,育肥牛存栏850头,341户贫困户有206户从事育肥牛的养殖,平均每头牛养殖6-10个月可为贫困户带来2000-3000元的收入,全村靠养殖项目年销售收入536万元,实现利润180万元。

  田轶意识到:发展养殖业在销路上至关重要,产品销售不出去滞销,就会挫伤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在2016年9月的入户调查统计中,全村有肉猪1950头,黑山羊1300余只,年出栏肉鸡20000只,年出栏乳鸽36000余只。而且贫困山区的产品质量好、口感好、环保无污染。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解决销路问题,田轶多次组织村民到埌东智慧菜市场、城市花园小区、恒大新城小区、永凯春晖花园小区、致公党广西区委会、住房局、监察支队等单位联系销售黑山羊、土猪肉、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的渠道。由于村里养殖的阉鸡个头比较大,每只有五六斤。不少市民觉得买一只活鸡宰杀极不方便,而且一般家庭也吃不完那么大一只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田轶就亲自跑到农贸市场帮助村民杀鸡,原来5块钱一只的加工费,大家看到第一书记亲自杀鸡,3块钱也就给杀了。这样,銮正村的鸡不仅卖得更快了,而且原来活鸡卖20元一斤的,杀好的鸡就可卖到30元一斤了。产品很快就销售一空,农户看到产品卖得好,也就更增强了发展养殖业的信心。

  党和政府支持 社会大力援助

  一年来,中组部组织二局副局长石军、国务院扶贫办副司长张良、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彦平、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刘俊等领导先后来銮正村指导工作。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节目广西新闻频道、隆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多次对銮正村发展产业扶贫的事迹予以报道。

  2016年,田轶向县扶贫、民政部门及后盾单位争取项目资金72万元,建成了銮正村公共服务中心。同时,他多方争取到县级扶贫项目资金和致公党广西区委、南宁市住房局、县国税局等帮扶单位资金62万元,投入建成了2条屯路、3条巷道和2个篮球场。向镇政府争取到了32万元的资金在新发现的水源点加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村民的大难题,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了做到对症施策,精准帮扶,他和工作队进行挨家挨户的摸底调查,为贫困户争取政府扶持资金。2016年,全村总共获得“一户一增收”产业资金补助136.7万元。其中206个贫困户通过养殖获得政府补贴,有63个贫困户获得小额产业信贷资金215万元。

  此外,田轶和自治区劳模、村委主任覃小松一起,用銮正村争取到的资助款,为集中式牛舍解决了前期的土地补偿、土方清运、挡土墙建设资金问题,为5个屯篮球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为外銮屯和内仅屯两个屯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为村五保院改造了水、电,为五保老人安装了冰箱、彩电、洗衣机、抽水马桶、电风扇等电器,为村里解决了2100米的引水管道,为村小学配置了电脑,给全校学生购置了校服等。他还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发动留守妇女从事手工编织。

  大家都说:“田轶是一个把农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农民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是一个真正做实事和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好书记。”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