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人物

治疝达人 华夏第一人——葛炳炎

时间:2018-04-09 15:24:35  来源:中国公益之声  作者:康博 任君丽
导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中医医者的医德与治学方法。提到中国医学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中医师,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加个“老”字。老中医,以德统才,德艺双馨,他们活到老,学到老,悟出中医之精髓,望闻问切,妙手回春。

   中国公益之声讯 (特约记者 康博 任君丽)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中医医者的医德与治学方法。提到中国医学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中医师,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加个“老”字。老中医,以德统才,德艺双馨,他们活到老,学到老,悟出中医之精髓,望闻问切,妙手回春。

  采访葛炳炎之前,就早有耳闻,是衡水地区出了名的老中医,治疗疝气有绝招!顺着衡水市大陆世家华府商业街走进巷子中一座极为寻常的二层小楼前,挂着“衡水疝气研究所——疝气专科”的红色牌匾,普普通通的楼房并不影响这里的人来人往。因为,这里的患者都是慕名而来。进到研究所里面,见到了传闻中的葛老,一位慈祥的老人,面色红润,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虽已年过六旬,但还是那么精神矍铄。他从医40多年,治疗疝气不手术,全国一绝;在全国治疗疝气病的同行中,被颂为“治疝奇葩,德艺双馨”!

  采访葛老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无论是精神还是谈吐,你都丝毫感觉不到他是年过六十的人,而我们分明看到了一颗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好奇的童心。

11.jpg

  记者:您行医多年都有哪些建树?

  葛炳炎:谈不上什么建树,我行医42年余,作为一个医生,人称白衣天使,人类健康的保护神,就应该对病人负责,为病人着想,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医术水平,这是为医之道。虽取得了一点成绩,稍有成就感,但仍觉得还远远不够!

  只有大胆的、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多年来我先后潜心研究发明了:北康牌弹力疝气带;声乐型针麻电疗仪;治疗顽固性头痛的“天灵膏”;尤其是通过多年的治疝临床积累,研创了疝气“超微介入疗法”等六项医疗成果,均属国内首创,处于领先水平。多年的行医之路,虽有酸甜苦辣,但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于走自己的路,凭着自己的良心认真去做,患者就能认可你,社会就会认可你,你的价值就能最大化。

  记者:怎样的机缘让您走上中医这条路的?

  葛炳炎:在当医生的最初几年,逐渐体会到中医治病之妙,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治、调整阴阳等等、祛邪而不伤正,除病而不伤身。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顽固病、疑难杂症、通过中医辩证施治,得以康复,有些方面西医是不能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我由西医之路逐渐转向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的轨道。

  记者:当时从事中医的整体环境如何?

  葛炳炎:我自接触中医以来就深感中西结合之难,从国家政策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研制的头痛天灵膏、弹力疝气带、治疗足跟痛的跟痛消药垫,虽然是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但因没有资金办批号,不允许推广使用,只能自研自制自用,社会效益很小,这就限制了中医一些疗法的发展和推广。西医方面的贬斥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医院里的中医科形同虚设,就连中医院都名不符实了,学中医的人少之又少,中医之路可谓举步维艰!实乃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损失!

  记者:在行医中有哪些对您印象深刻的经验或趣事?

  葛炳炎:说起经验和趣事真是体会尤深。

  要说经验可用几句话来阐释:不唯前,不唯上,前人走过的路,别人走的路,我去借鉴,但我仍要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路,这才是发展之路,超越之路,成功之路。这条路虽有艰辛,但定会有惊喜发现,苦中有乐的滋味很怡人。我最欣赏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要说趣事可以说很多,举几个例子给你听听:

  山东省郡城胡某,时年36岁自幼患有血友病,疝气患病已有25年了,手术风险极大,被医院拒之门外。2014年7月来我所治疗,我也感到为难,看到患者那期待的眼神,我下定了治疗的决心,即时诊查研究,拿出了治疗方案,采用“超微介入疗法”,精心治疗一个多小时成功治愈。奇迹出现了,患者高兴,我心里更高兴,这个疗法又前进了一大步。

  再是,2014年我应邀到石家庄为时年101岁高寿的曾美老将军治疝气,老将军患疝12年多了,石家庄及北京的一些医院都觉得手术风险太大,建议保守治疗,老将军只得卧床受着。我诊查后立即给予对症方案,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治疗,老将军的疝气病痊愈了,高兴的说:“原以为我这个病没治了,没想到你这个超微介入疗法这么神奇”。

  还有山东济南一退休老干部,时年78岁,他那个疝物大的惊人,长30cm,宽22cm,疝孔约长9cm,这可是考验我这“超微介入疗法”的时候了,我诊查后,进行了90多分钟的精心治疗,竟然治愈了。

  有人说,治疝还是手术好,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这些年我治过不知多少手术复发疝者。四川省攀枝花一苗姓离休老干部,78岁,在医院做了三次疝气手术,复发了三次,最终来找我,用了50分钟就完全治愈了。“一人一方”专病还需专方治,专病还需专药医。

  好了,不多讲了,我相信患者心里最清楚,事实终将胜于雄辩嘛!

  记者:您研究的领域有哪些?主要针对哪些方面的诊疗?

  葛炳炎:我研究的领域,最初是西医西药为主,临床实践告诉我,中医中药更有神奇之处,故我的主攻方向转向了中医中药。前面我说过我现在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对疝气的治疗更感兴趣,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专业从事疝气治疗研究,我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奉献。

  记者:国家政策对您的行医方向有何影响?

  葛炳炎:目前,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制定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我作为中医药人感到非常欣慰,我选择的这条路走起来更踏实了,应该说曙光已在前方了。

  记者:当下中西医并行的情况下,中医的优势是什么?

  葛炳炎:中医西医异曲同工,是两种文化理论基础的碰撞,其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确保人类身体健康。我常讲,不管你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凡是对人体健康有利就应认真采纳。中西医之间应该相融相辅,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健康释放各自的能量。

  要说中医的优势是什么,有些话说的好,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治未病,西医治已病。中医重调,西医重治。西医治急症优越,中医对慢病擅长。这些话已经道出了中西医关系,也道出了中医的优势。

  我们有着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文明,这是基石;全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这是趋势;科技的快速发展,这是利好。

  记者:当下年青人学习中医有哪些建议?

  葛炳炎:中西医结合已是大势所趋,是人类的科学认同,年青人从小就应该接受一些中医药文化方面的教育,这不仅是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打基础,还对其今后的养身健体有好处。学中医也要学一些西医的东西,以便今后更好的中西医结合实践,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年青人身上。

  记者:对未来中医的发展前景,您有何前瞻性观点?

  葛炳炎: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深厚悠长的文化基础,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青睐,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加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医者的孜孜以求,后发之势已经显现,在不久的将来会重现辉煌,中西合璧,并驾齐驱的大好形势就在前头。一些不治之症将会被中医药工作者攻克。

  记者: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葛炳炎:不手术治疗疝气是医学界的愿望和理想,也是我们医生的愿望和理想,更是广大疝气患者的期待。

  疝气“超微介入疗法”的研创成功,使好多伴有手术禁忌症的疝气患者(比如血液病、糖尿病、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虚损性疾病等)都能顺利治愈康复,这些事实已被我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疝气“超微介入疗法”前身“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2010年12月国家鉴定治疗腹外疝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2017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审核论证将其列入高新适宜技术,批准在全国及国际推广。这一疗法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结晶,饱含着我及我的研究团队多年心血,我的理想就是将这一成果扩广出去,惠及广大疝气患者。

  但是面对目前西医绝对强势的形势,时时刻刻束缚着我们,部分西医工作者,他们不太了解中医,有一些误解,用西医的眼光来评判中医,这其实并不公正。中医做为一个知识体系,有他独特的生理病理系统理论。同时中医也是一门经验学,能不能被认可,也取决于被客观检验所证明。如果只凭一己之见,就全盘否定,这肯定是行不通的。中医有他存在的价值土壤,这是以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实践而来的。

  我不否认西医,但我更认可中医,中西医各有千秋,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医药文化万古流长,这是我们的祖先血与肉凝聚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虽然中医还有不被一些人认可的地方,但我不会退缩,现代中医良好的发展势头,让我始终相信事实胜于雄辩,患者的感同身受,终将会让那些不认可中医的人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对中医药工作修改后的表述“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鼓励中西医结合。”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相契合。在强调传统和现代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凸显了传承和创新、中医和西医的辩证关系,这将使得发展中医药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更加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