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文化

一个特大古墓盗窃团伙的覆灭

时间:2013-06-14 10:06:48  来源:新华网  作者:翁浩浩
导读: 《盗墓笔记》、《鬼吹灯》开启了小说界的“盗墓时代”,获得读者狂热追捧。而现实中,疯狂上演的盗墓行为,所带来的不仅是文物的流失和损坏,还有历史信息的毁灭性消失,是对人类文化遗存的最野蛮破坏。这一现象,亟须人们引起重视。

  他们曾是朴实的农民,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们爱看“鉴宝”电视,却做起挖宝的白日梦……

  我省温州、宁波警方近日破获一起特大古墓盗窃案,追缴一批初步判定为战国、东晋、汉代的文物。

  当48岁的方某、44岁的郭某、50岁的王某和51岁的黄某被戴上手铐的那一刻,他们才意识到:美梦到头了!

  惊 古墓现魅影

  今年春节前,宁波市东钱湖区高钱村村民一直处在惶恐之中。这,缘于附近的高雷山上出现了一些怪声。

  有大胆的村民循着声响寻去,竟发现了4个盗挖的洞,最深的有3米。

  “有人盗墓!”村民的猜测,是因为山上有东钱湖墓葬群。其中有一个墓,墓主为南宋刑部尚书余天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即,宁波警方开始艰苦的蹲守。

  今年2月6日早上,农历腊月廿六,高雷山上天空灰暗,寒风呼啸。便衣民警果然发现余天任墓前出现一行迹可疑的男子,时而观望,时而停留。

  “你在这里做什么?”便衣民警询问。

  “我正好路过,坐下来休息一下。”男子皮肤黝黑,看似农民,神色却很紧张。

  便衣民警一查,发现该男子姓方,慈溪人,两年前曾因涉嫌盗墓,被警方记录在册。随后,警方又发现山下停放着一辆白色别克车,里面有探杆、探头、照明灯等疑似作案工具。

  “车内有4个水杯!方某有同伙!”10多分钟后,便衣民警果然在公路边发现3名可疑男子,分别是郭某、王某和黄某,都是慈溪人。

  经审讯,4人对自己预谋盗窃古墓的行为供认不讳。但案件陷入僵局,因为4人的行踪大多出现在瑞安一带。于是,宁波警方联系瑞安警方,请求联合侦查。

  3月初,瑞安警方来到黄某暂住处,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房间中央竟摆放着一个并不精致的展示柜,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堆疑似出土古文物。民警小心翼翼地清点物品,有8件玉石挂件、5个带有荷花图案的瓷碟、1枚铜镜、1只夜壶和陶罐等。经温州市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这些多为战国、东晋、汉代的文物。

  此后,瑞安警方、瑞安市文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后垟村大坟山,在半山腰处发现一个被挖开不到1米深的洞,正是4名案犯所挖的古墓,建于距今约1500多年的晋朝。

  叹 荒唐盗墓贼

  一群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又是如何成为特大古墓盗窃团伙?

  坐在审讯室的王某,满头白发,后悔不已。

  今年50岁的王某,原是慈溪一家知名企业的维修工,月薪高达5000多元。

  熟悉王某的人都知道,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对古董古玩很感兴趣,平日喜欢看电视台的“鉴宝”栏目,只要手头没活,就守在电视机前。形形色色的古玩,对他来说,神秘而充满诱惑。在一次闲谈中,他了解到同乡的方某、郭某是“盗墓高手”,崇拜得不得了,决定入伙。

  相比王某,郭某相对“内行”。郭某做过泥水工人,开过拖拉机,办过鞋类加工厂,因生意往来,对瑞安比较熟悉。郭某爱看盗墓小说,还自制了类似“洛阳铲”等作案工具。

  他们第一次盗墓就在瑞安市陶山镇。“因为当地曾出过不少古代名人。”郭某交代,去年12月,他们开着别克车,来到陶山。因为没有多少经验,他们就自学风水,到处乱挖。虽然曾挖出铜镜、夜壶、瓷器等古文物,但因不懂行情,有时一件文物会以1000元的“跳水价”出手。

  每次盗墓,他们都分工合作,由一人在远处放哨,保持手机联系,如果有人过来,马上收拾工具躲起来。

  “其实,我们也害怕。不仅怕公安,还怕墓地发出的声音。”王某说,他们为此都选择白天盗墓。

  更荒唐的是,挖开墓穴后,他们还要先拜一拜:“对不住啦,我们也是为了生活,保佑我们找到好东西,回头我们会把你的坟整理好。”

  “我们靠自己的方法瞎摸索,不偷也不抢,只是挖了没人看管的古坟墓。”郭某言辞凿凿,没有丝毫罪恶感。

  当民警告知郭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构成盗掘古墓葬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时,4人才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个个哑然失色。

  治 截断黑色链

  近年来,各地古墓被盗案件频频发生。仅温州就发生多起:

  去年,瓯海警方抓获3名盗墓贼,破获发生在温州、福建等地的系列盗掘古墓案;今年1月5日,两名古墓盗贼挖开了乐清蒲岐一处六朝古墓被抓获;3月12日,一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瓯海郭溪六朝古墓被盗墓贼挖开……

  “盗墓者为了谋取暴利偷盗古墓,挖掘方法不科学,也不专业。很多文物是上千年前留下来的,盗墓者破坏的极有可能是无价之宝。” 瑞安市文物馆文保部工作人员万锡春说。

  更为令人忧心的是,从近年来破获的文物犯罪案件看,盗墓者正在从原来的“散兵游勇”,发展为具有一定专业经验的团伙组织。陕西曾破获一起盗掘古墓案,办案人员从盗墓贼身上查获了一本《古墓遗址分布手册》。经文物部门确认,这本“寻宝手册”是以《中国文物分布图集》的内容编辑而成,上面明确标注各地文化遗址的埋藏地点。

  尘封着历史的文物,厚重而有力。然而,在追逐暴利的盗墓者面前,它们是如此苍白而脆弱。这些沉睡的记忆,如何才能不受非法叨扰?

  “时下流行的盗墓小说里透露了很多挖墓技巧,许多盗墓‘门外汉’也开始如法炮制。”有文物专家认为,现在盗墓行为越来越猖獗,盗墓小说、鉴宝类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鉴宝、寻宝类节目的重点,放在预测文物价值上,给人一夜暴富的错觉,没有宣传文物的文化价值,反而宣传拜金主义。”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安家瑶称,盲目的收藏热,刺激了本来就很猖獗的盗墓现象,如今盗墓者的设备不输于考古学家,甚至形成产购销一条龙,可以把几吨的石棺卖到国外市场。

  专家建议,文物管理保护切莫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需建立长效机制。国家要从法律上对文物流通领域进行规范,建立文物鉴定准入和资格管理制度,引导规范民间收藏,有效地整治文物等艺术品市场的鉴定与拍卖乱象,多管齐下阻断文物犯罪链条。

  他们呼吁,特别是要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重点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文物损毁、被盗或流失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与法律责任。把文物安全、古墓葬安全保护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综合治理职责范围,层层实行问责制加大野外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建立起古墓葬的科技保护防范设施体系,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盗掘古墓葬的犯罪行为。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国家应进一步加强文物市场监管;公安机关应加大对盗墓活动的打击力度,斩断文物流失的渠道,对文物盗取倒卖案要一查到底,挖深打透,彻底斩断盗墓“黑手”;政府部门要鼓励人们保护文物,编织一张密不透风的社会监控网络,不给盗墓者可乘之机。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蔡雄磊 陈涨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