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文化

“常回家看看”的现实与理想“差距”

时间:2013-08-01 15:59:33  来源:西部网  作者:余湛奕
导读:“常回家看看”入法已实施整整一个月,法律实施情况如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从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写入了法律,并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入法已实施整整一个月,法律实施情况如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随着中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日益凸显,家庭成员由于种种原因忽视和冷落老年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常回家看看”的条款主要是针对家庭成员的,是对该法第十四条关于赡养人要履行对老年人“精神慰藉义务”的具体化,对于老年人维护自己的精神赡养权利,对于纠正家庭成员忽视冷落老年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作用。

  在北京某杂志社工作了5年的姜和女士老家在辽宁,如今已在北京安家,但其母亲仍长期居住在辽宁的老家。

  姜和说:“我一年最多回家两次,平时抽个空,年底回家过个年。再多的时间真抽不出来。‘常回家看看’也是我常有的想法,但是实际上却很难实行。”她举例说,平时工作很忙,节假日经常加班,难得有个假期也只想好好在家睡上三天三夜。赶上过年过节,暑运和春运又会“一票难求”。

  比起让工作辛苦的女儿往返奔波回一趟老家,姜和的母亲更愿意自己到北京探望女儿。“我已经退休了,可以经常去北京住上一段时间,照顾我闺女,帮她收拾收拾屋子,做一日三餐。”

  但母亲来了北京之后却又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比如除子女外,身边几乎没有亲人熟人可以交流;平时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这些实际问题令老人感到在北京的生活很不便利。

  虽然“常回家看看”入法并没有改变许多年轻人回家省亲的频率,但姜和认为,陪伴父母原本就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这条法律对于愿意精神赡养父母的子女意义不大。但是有了这道法律,也就说明现在全社会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视和关爱程度。”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