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短期内没效果也属正常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小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很少,这正常吗?
北京市垃圾问题专家、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这很正常,垃圾分类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简单。
记者:您认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不理想原因是什么?
王维平:首先,做垃圾分类要有系统性。垃圾分好类了要分别运输、分别处理和加工利用,后续的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二是长期性,德国的垃圾分类10多年了,现在还有20%多的人不按规矩分类,日本也10多年了,还有17%的人不会分。所以垃圾分类是个长期的问题,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最终形成习惯。第三是社会性,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知识、素养、自觉性都有关系。
现在北京的垃圾分类刚刚开展三五年,不要急,不能一蹴而就,现在还不要着急看效果。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素养和自觉性都提高了,长期进行垃圾分类,就会最终形成习惯。我认为,政府也不要着急,不要盼望垃圾分类三年就能到位,要坚持下去。
记者:有哪些好的措施来提高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王维平: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长期宣传,持续不断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同时,政府最好再出台些刺激措施,比如给居民发放记录本或者绿色存折,对那些垃圾分类好的、觉悟高的居民给些奖励,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都行。
□探访
小区垃圾分类仍要依靠专职人员二次分拣
“每天要把垃圾袋打开再分一次”
“我得一点一点拣”
11月7日早晨8点,西城区相来家园小区内,垃圾分类指导员厚祥和师傅正在清洗垃圾桶,这个垃圾桶是小区内专门盛放餐厨垃圾的。
厚祥和师傅是社区雇用的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每月工资600元。厚师傅的工作从凌晨5点开始到上午9点左右结束。
5点开始,厚祥和要把居民的餐厨垃圾袋子全部打开,进行重新分类,把纸张、包装物等非餐厨垃圾挑拣出来,7点左右环卫垃圾车会来拉走所有的餐厨垃圾。相来家园有200多户居民,小区内设置了5个绿色的餐厨垃圾桶和5个蓝色的其他垃圾桶。
7点钟,每天定点运送餐厨垃圾的车开来,厚师傅并没有将垃圾桶里的垃圾直接倒入垃圾车,而是再次戴上手套,拿出专用的大夹子,重新分类查看一遍。
“我每天都要把居民倒的垃圾袋打开再分一次,现在天凉了,好多了,夏天那味道就能熏死人。有的人家分得很好,但也有的人家把所有垃圾都放在一个垃圾袋里,我得一点一点拣。”厚师傅说。
垃圾车走后,厚师傅要把沾上汤汤水水的垃圾桶,用钢丝球一点一点擦洗干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