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新华网 每一个金秋9月,校长心中惦念着的是每一位学生的顺利入学问题。“他们暑期是否安全,他们的住宿生活补助是否发放到位,每一个贫困的孩子能否正常报到入学,这是几年前我关心的问题,现在基本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入学了,这是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在发挥作用。”湖北孝昌县花园镇农庄小学校长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
“三个全覆盖”资助体系
近年来,我国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实现了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政策,充分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记者了解,我国目前在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奖补”的原则实施政府资助,幼儿园和社会积极参与;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施行全部免除学生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地方政府资助为主,学校资助和社会积极参与;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和顶岗实习为补充;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补偿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
走“中国特色资助之路”
近年来,我国在学生资助内容、内涵方面发展形成了“普惠、助困、奖优、引导”复合型体系结构,发展形成了经济资助与体质改善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形成了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有中国特色的资助之路。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告诉记者,“普惠、助困、奖优、引导”复合型体系结构中,“普惠”是指以免学费为主,体现了公益性;“助困”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为主,体现了公平性;“奖优”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校内奖学金为主,体现了激励性;而“引导”是以基层就业国家资助、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为主,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倡导性。
同时,对于经济贫瘠的困难学生,在我国提供直接经济帮助的基础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在校吃不上热饭,甚至饿着肚皮上学的问题。
而在助学理念方面,多年来,教育系统深入研究逐步发展形成了“资助育人”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学生资助逐步构建了“扶困助学——立德树人——唱响中国梦”这一新的资助内涵。
让资助“更有人情味”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各地各校积极探索了有效的做法。
在山东,全省积极建设“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新模式,深入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系统培养教育项目”。
在安徽,有效开展了“百千万”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将资助政策宣传进村入户,让百姓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在江苏,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弘扬助学成才典型的同时,抓住国家重大活动的时间节点,通过艺术再现的形式,宣传资助育人取得的成效,歌颂国家资助事业。
在北京,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在报到现场向学校申请临时借款,不带一分钱完成入学注册手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创“隐形资助”,通过校园卡消费数据统计向学生发放补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学生(幼儿)4.25亿人次,年均增幅2.05%。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力度、经费投入力度、学生资助规模均不断扩大。资助学生累计近4亿人次,资助总金额累计近7000亿元。
田祖荫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和认定办法,根据学生困难程度分档资助,花好每一分钱,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把资助工作做得更有精度,更有人情味。(权 敬)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