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要闻

没有阵痛就没有变革 ——80后女设计师的漆艺创新传承之路

时间:2017-08-01 15:26:15  来源:中国公益之声  作者:
导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人类对于传统文化的智慧情感、价值观念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新华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人类对于传统文化的智慧情感、价值观念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17年5月,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启动,研修班采取精准招生的方式,遴选出行业中的优秀传承人,与全球创新设计项目(GID)融合,在国际化、跨学科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激发传统文化自身活力。

  参加培训计划研修班的传承人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与任课老师及业内专家学者的交流,培养创新设计思维、审美及鉴赏水平,在传承优秀文化基础上,注重技术、艺术和当代生活的结合,不断融合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性的工艺美术作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近日,新华公益走入第七期漆艺研修班,与北京雕漆传承人——王文文进行了采访互动。

  图为北京雕漆传承人王文文(资料图)。

  创新不是表面功夫

  “以前的观念就是在漆的表面去做一些文章,怎么让它更美,怎么让它的图案更好,但是进入研修班以后,我感觉创新并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雕刻和图案变化上,是要从本质上去改变它,注入新的东西”,北京雕漆工艺继承人、80后女设计师王文文在研修班课后谈到她的感想。

  “在历史进程中,雕漆的功能逐渐从起初的日用品以及仪式祭祀用的漆皿转向了用来欣赏的艺术品,实用功能逐步减弱,装饰功能更为突显。譬如我接下来要做的东西——首饰,其实就是雕漆装饰作用的发挥,它已经是一个极致的工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延续古代技艺的精度。”王文文认为,雕漆的创新就是要在保留传统技术工艺,并结合新材料、新工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此同时,更应该认真考虑提高公众对漆器的认知和接受度,“至少让大家知道漆器,从工艺等方面来说它值得珍藏,所以在公众认知的推广上,我认为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图为北京雕漆传承人王文文接受新华公益采访。

  创新的基础是传承

  谈及北京雕漆行业目前面临技艺后续无人、人工成本因稀缺而不断高涨、雕漆行业重回小规模生产的作坊时代与资金投资缺乏的严峻现状,王文文表示,创新的基础一定是传承,技艺如何传承下去是目前北京雕漆保护的最大问题,同时也是北京雕漆技艺传承面临的一次宝贵机会。

  “雕漆技艺的断层非常严重,到现在为止,行业内雕刻的老师傅只有二十人左右了。很多技艺将面临失传的窘境,像雕漆中‘血腕’这一技法,只有一些老师才能很好地掌握了。”面对如此现状,王文文介绍说, 对于雕漆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除了专业人士通过研修班的方式不断传承与创新,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地努力与尝试。她所工作的北京华方雕漆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就建立了中国现代雕漆博物馆和北京雕漆工艺展厅供人参观学习、录制学习视频使雕漆技艺以影像的方式得到保护和传承,并注重培养新一代雕漆人才的方式,以保护雕漆技艺的传承。

  没有阵痛就没有变革

  传承的结果是将中华优秀文化适应时代需求延续下去,所以创新发展一定要把传统工艺与创新理念结合起来。王文文说,“我觉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路上确实要面临阵痛,但是这个阵痛我们要学会接受,因为没有阵痛就没有变革,就出不了好东西。历史上很多经典就是通过变革得以实现的,这都是在阵痛中出现的个性。”

  王文文认为,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注重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的提升,让传统工艺旧貌换新颜,继续符合当代的审美,才能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性与公众接受度高的作品,真正将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得到继承和发展。(王馨玉)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