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一家三口的战疫生活 | 父母在社区卡点值守,儿进隔离点熬制中药、转运医疗垃圾

时间:2020-03-22 12:48:12  来源:  作者:王铁军
导读:一家三口人都是党员,疫情来袭,他们各自坚守工作岗位,分赴不同的战疫一线,90 后的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主动请缨加入党员突击队,进驻出院的确诊病例集中隔离点进行 " 密接 " 防疫。

  ZAKER 哈尔滨记者 王铁军

  一家三口人都是党员,疫情来袭,他们各自坚守工作岗位,分赴不同的战疫一线,90 后的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主动请缨加入党员突击队,进驻出院的确诊病例集中隔离点进行 " 密接 " 防疫。

  他是父亲

  驻一线 " 话疗 " 发热患者 陪护就医

  道里公安分局斯大林派出所民警杨世春,今年 56 岁,是一名有 29 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民警。虽说再有几年就该退休了,可他的干劲儿却比小伙子还足。从正月初一开始至今,杨世春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一线,即使在妻子和儿子也去参加抗疫、家中独留 89 岁岳母时,他也一天没休。

  4 天一倒班,一天一宿接处警、处理案件,然后连续 3 天在社区卡点值守,配合街道工作人员做好防疫工作,这就是杨世春的生活节奏。辖区内有儿童医院,许多外地病人来哈就医,多数都是些危急重患,且发烧患者不少。杨世春和同事全力护送、劝返、隔离患者家属,与所领导多方协调沟通最后指定了一家宾馆专门接待陪护家属。尚志的一位年轻妈妈,带着才 9 个月大的孩子到儿童医院治病,孩子因肺炎发高烧入院,结果医护人员在给陪护家属测温时发现,这位妈妈也高烧 38 ℃以上,便劝她到发热门诊去排查,可她说什么就不肯去。杨世春得知情况后,和同事来到病房,坐下来耐心开导该女子。" 孩子饿了没有奶吃怎么办?"" 我会不会已经被病毒感染上了?" 面对眼前激动不安的发热患者,杨世春耐心地一遍遍告诉她 " 不要担心,一切有医生呢 ",最终打消了该女子所有顾虑并同意去做检查,杨世春和同事立即陪着她赶到市一院发热门诊,检查结果是阴性,排除了新冠肺炎。

  她是母亲

  下沉社区卡点站岗 顾不上回家

  杨世春的爱人衣秀云,作为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到街道,负责在社区防疫卡点 " 站岗 ",每天对出入人员登记、测温等,夫妻二人经常不在家,能抽空儿回家就给老人做顿饭,红肠、面包成了家里的必备品。杨世春需要巡逻执勤,一天下来至少跑 6 个防疫卡点,一次当他巡逻至江桥社区时,遇到一个七旬老人在卡点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立即上前调解。原来,老人家里有 90 多岁的父母称要吃麦片,可前一天老人刚出过门,用完了 " 出入证 "。杨世春笑着劝老人说," 您看要买的东西也不是着急用的,咱可以明天出门再买不是?要不这样,若信得过我,您拉个清单,我现在替您去超市买回来!" 老人一听有点感动,也不那么激动了,他说不用麻烦警察,然后回家了。

  配合办事处将外地返哈隔离期满的人员护送回社区、单位,排查辖区内的 " 九小场所 " 是否有偷偷开门营业的,夜晚巡查各银行自助室里有无留宿的人员 …… 这些都成了杨世春的日常。

  他是儿子

  熬药 " 支援 " 前线 进隔离点 " 密接 "8 天

  杨世春的儿子杨一冰是一名 "90 后 " 阳光大男孩,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已在南岗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3 年,担任中医科医师。从 1 月 26 日起,他就 " 承包 " 了为单位所有人熬中药的工作,这一 " 熬 " 就是 20 多天。

  " 我本身是学中医的,当时就想着能不能用自己所学为大家做点什么,正好可以熬些帮大家强壮身子的药,能用自己所学为大家做点事,我特别开心!" 他自己调制药方,与同事一起熬制,还为它起了个名字—— " 正气宁心饮 "," 能提高免疫力,祛风散寒,一天能制成上百袋,都送给了南岗区防疫指挥部和社区卡点值守的一线人员。"

  3 月 1 日,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 18 名党员医务人员组成南岗区卫健局党员突击队,接到驻守 " 大皇宫 " 南岗区集中隔离点任务。作为突击队的一员,杨一冰每天穿上防护服,背着装满消毒液的喷壶对隔离区的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杀,并对转出人员的房间进行终末消杀。每次在调制消毒液时,即使戴着护目镜和口罩,那股浓烈的刺激味道也会让他直淌眼泪。

  收集、转运被隔离人员的医疗垃圾,接收、搬运防疫物资,每次任务一到,他就得从自己所在 5 楼,穿戴好防护装备下楼去,楼上楼下来回跑十几回,有时一天需要换掉 3 套防护服,熟练到穿戴好全部装备只用时 5 分钟。一连 8 天,这个胖胖的帅小伙每次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几层衣服都已湿透,每晚都是 12 点才入睡。

  集中隔离点被隔离观察的主要是刚出院的确诊病例人员和与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一次,被隔离人员突发心衰,需要马上转运,但必须靠人力从楼上把人抬下来," 我是党员,让我来抬!" 杨一冰和几名突击队员冒着与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的危险冲了上去。

  " 心里也害怕,可那个时候救人要紧,顾不得那么多 ……" 他说。

  编辑 高云

  值班主编 鞠红梅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