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大爱情怀
——通江县爱心志愿服务社理事长贾芝华24年矢志慈善公益事业
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新华网 俗话说:做一点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事。在巴中市通江县,就有这样一位民营企业家,24年来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在“红军之乡”播撒着博爱的种子。他就是四川岚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通江县爱心志愿服务社理事长贾芝华。
自强不息改变命运
在通江,提起贾芝华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贾芝华凭借智慧,通过打拼在大巴山区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贾芝华20世纪60年代初生于通江县火炬镇苟家坝村,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大多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我的家庭有点特殊,奶奶长期瘫痪,患病卧床,父亲又因公受伤,当时没有钱进行治疗,落下终身残疾。”贾芝华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家庭的不幸使得生活十分拮据。
在父母苦苦支撑下,贾芝华读完高中,遗憾的是平时成绩优秀的他未能如愿考上大学。由于家里早已债台高筑,他只好放弃复读的念头,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作为家里的男丁,贾芝华已做好肩挑养家糊口责任的准备。
“因为复读的事情,与父亲吵了好多次,我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可面对不容乐观的家庭状况只能作罢。”几番权衡后,贾芝华从容接受了现实。但他心里明白,扛起锄头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年轻的贾芝华积极与生活周旋着,他先后当过生产大队队长,在酒厂做过搬运工,造纸厂、建筑工地都有过他奋斗的足迹。“几次外出让我见识了很多,也从其他人身上学到一生受益的道理,每个环境、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好的学习能力可以让你更有效率地做好一件事情。”谈起这段人生阅历,贾芝华很是感慨:“建筑工地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1996年,不甘平庸的贾芝华通过勤奋学习,取得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先后获得二级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和工程师职称证书,并于2013年成立了四川岚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路遥曾说,“只有永不遏止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企业家,贾芝华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敢于向现实发起挑战的决心。在做好自己事业的同时,他不忘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更没有忘记那些贫困的家乡人。
事业有成反哺家乡
如果用成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贾芝华的成功毋庸置疑。从外出务工、开小卖部、自学取得本科学历,最后创立建筑公司,贾芝华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闯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从一个读不起书的穷小伙到公司的董事长,贾芝华的经历,就是一个个励志的故事。家乡的贫穷一直是贾芝华挥之不去的心结,事业有成的他,心里始终牵挂着正在和贫困作斗争的老乡们。
“我的事业和我的所为没有关系,要说有所图,图的就是一个心安。”在贾芝华看来,自己的生活好了,赚的钱也够开支,就要想到自己身边的人,让周围的人生活也好起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能体会那些孩子们想读书却读不起书的痛苦,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能让‘穷’字断了他们的前程,能帮一个是一个!”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从1992年首次资助本村一名贫困大学生开始,24年来,贾芝华每年至少资助1名寒门学子。2015年,贾芝华一年就资助了54名贫困学生,为他们支付20万元生活费和16万元学费。今年正在资助的学生有120多名,仅每月生活费就要2万元。
“我帮助的多为父母离异、家中突发变故的贫困学生,这些孩子如果没人拉一把,就很有可能没有求学的机会了。”贾芝华说,没有谁挣钱很容易,但如果你把钱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就可能会改变这些人的一生。
多年来,贾芝华一直坚持默默地做着好事,直到2014年2月,他出资修建通往苟家坝和天坪寺村两条乡村公路的事迹传开后,他的善举才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
苟家坝和天坪寺都在两座大山上,中间有一条深沟,外边早就通上了柏油公路,而自己村里的人还在肩挑背扛地过日子。村子里种的农产品运不出去,种植需要的材料不方便拉进来,这种局面给乡亲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修建这两条乡村公路,贾芝华个人累计出资870多万元。
情注公益播撒爱心
“2013年9月,通江县爱心志愿服务社在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专注于助残助学、敬老爱老、关爱留守儿童、公益环保事业、应急救援5个项目,倡导‘团结、互助、凝聚、发展、公益、奉献’的精神,汇聚志愿者力量传播爱心,为他人排忧解难。”贾芝华认为,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爱心社的建立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以前做公益都是单打独斗,感觉力不从心。爱心社把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最早一批加入爱心社的志愿者,贾芝华深谙团队的力量,他想通过这个大家庭为通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热心肠的贾总在我们通江可是名人呢,作为爱心社的理事长,志愿者都亲切地叫他‘老太爷’。”爱心社志愿者赵鹏远告诉记者,贾芝华在公益活动中非常活跃,捐款捐物、走访调查都有他的身影,经常带队深入山区开展走访活动。
谈及走访,贾芝华深有感触:“对于大多数志愿者来讲,走访是一件苦差事,有些地方连一条完整的土坯路都没有,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调查一户家庭也是家常便饭,若中途遇到下雨,更是苦不堪言。”
“我几乎跑遍了整个通江,有些特殊的家庭遗留了很多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单靠物资是没啥作用的,所以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或者有经验的志愿者前往进行心理疏导。以经济为辅,以心理为主也是今年爱心社的主题之一。”贾芝华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走访一对双胞胎家庭,两兄弟的父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母亲又离家出走,兄弟二人只能辍学在家,家庭的困境,母爱的缺失,使得孩子们变得性格孤僻,志愿者几次前去都没有进展。
得知这一情况后,贾芝华找到了兄弟俩。“爸爸的病不是由你俩造成的,家庭也不是你们能选择的,但是这个社会是你必须要经历的。这么多哥哥、姐姐不辞艰辛,三番五次地来看你们,难道你们就没体会到一点来自别人的温暖和关怀吗?”经过贾芝华一番苦口婆心地劝导,让心灰意冷的一家三口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在爱心社的资助下,兄弟俩重返校园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贾芝华看来,“爱心无大小,重在参与”。在与众多志愿者接触过程中,他认为无论大家从事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在公益的道路上人人平等,都是一群可亲可敬的人。
据贾芝华介绍,通江县爱心志愿服务社目前已在全县成立了12个分社,拥有志愿者3000多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700余次,捐资捐物价值1600多万元,受益群众已超过8万人。
记者了解到,这么多年下来,除去修建公路的捐资,贾芝华个人其他捐款已累计3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500名。正在乐山师范学院读大三的万芹,就是贾芝华资助的学生之一。万芹在给贾叔叔的信中写道:“经常看您在朋友圈或是QQ空间上传许多有关您参与公益活动的照片,默默关注后无比感动,您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动力。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爱是绝境中的明灯,犹如滋养大地的甘泉,好似寒风中的暖流。历经人生磨难仍然奋力前行,面对繁华尘世依然保持着仁爱之心的贾芝华,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向世人展现了巴山儿女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大爱情怀。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