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中国经济网 身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气氛紧张的手术室……除了影视镜头和一些简单的切身体验外,普通大众离现代医学有多远?
正值瑞金医院110周年院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学体验营迈入第6年。日前,来自社会各界的30位体验者,穿上白大褂、手术服、隔离衣,在医院不同科室贴近观察,感受来自医学的力量。他们之中,有立志学医的高中学生、医二代,也有对医学怀崇敬之心的媒体、法律、航空从业者。
“真的走近,才会懂得”
体验者分为六组,走进六个临床科室深入参观。这是平时难以接触的医学场景:
灼伤整形科里,对烧伤病人的换药、护理、植皮是怎样进行的?急诊抢救室,医生与死神“抢人”的地方,能感受到与生命赛跑的效率。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言传身教的查房,现场学员惊讶于一位93岁老人敏捷的思维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放射科神秘的“三维重建”技术、心脏外科刀尖上的起舞、外科手术室里“拿筷子”的医生……对体验者而言,这一幕幕是新鲜与好奇,对于医者,这是一次次几近平常又惊心动魄的实战操作。
体验者赵灵逸的父亲也是医生,作为一名“医二代”,医学对她而言是种信仰。“从小就看着爸爸练腹腔镜、听他讲病例故事”。今天的亲历,让她重新认识了医生这个职业。跟着王振义查房、做病理分析,看着他细心指导日本留学生、探望重病患者,赵灵逸感慨:“科学的严谨与人性的关怀竟能结合得如此完美。”
已是第二次参加体验营的张诗语、蒋格涵,如今已分别被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医学院录取。作为一名医学生,她们说:“真的走近了,才会懂得这个职业背后的艰辛。”
不少专家刚下手术台便来到报告厅,真诚热切地向体验者们分享自己的从医故事。瑞金医院烧伤科主任张勤讲述了毕业后第一次手术的紧张,回忆前辈为中国烧伤医学科作出的贡献。他说:“医学的力量在于担当。”面对身心重创的烧伤病人,不仅要医治身体的创伤,也要关怀他们心灵上的疼痛。
在纪录片《人间世》中因一口青岛普通话、坚守病患而为观众熟识的毛恩强是急诊科的一名主任医师。他反复强调,“先救命,后治病”。对于急救医学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每一次与死神的博弈,总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用尽全力,不言放弃。
医学的力量来自医患相处时的体贴
对于体验过生死一线的患者来说,医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赋予新生的神圣。
“中国好邻居”王海滨当年的烧伤面积高达89%,从“治疗难度极大”的烧伤病人到烧伤科志愿者,他称自己是“现代医学的作品”。“每到难熬时,我总能想起医护人员的鼓励:交给我们,坚持下去,要有信心。”回忆起长达3个月的抢救治疗,他满是感激:“今天‘回家’来参加医学体验营,我想和更多患者分享我的故事,鼓励大家战胜病痛。”
上海金山水上飞机事故伤者、上海电视台记者冯坤在数月的急救、康复治疗中,游走于各个科室。毛恩强的一句“你到家了”,主治医师“要有信心,有我在”的7字短信,让他至今仍然记得。“每一个我遇到的瑞金医院的医生,都是一个有温度,充满正能量的天使。”他说,“医患关系的底色是真诚,真诚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医学的力量来自哪里?体验营的一日,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体验者都心有所动。在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看来,医学的力量来自在各自专业领域的钻研和拼搏,来自日复一日和病患相处时的洞察和体贴,来自在严谨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下,敢于开辟新路,勇于挑战“不可能”。
本着“走进医院、走近医学”的初心,从2012年起,每年一天,每次30多人,这样一个小活动瑞金医院已坚持了6年。尽管每年的主题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让社会更了解医院、医学,期待着医患之间的换位思考。今后,瑞金医院还将继续举办各种主题的医学体验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医学、感受医学、理解医院、理解医生。
体验营快要结束时,一位医院的工作人员低声和身旁的同事说,前几年来体验的高中生,不少都变成了医学生。“也许到我退休时,会有曾经的营员成为知名的医学专家。”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本报通讯员 袁毓菁)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