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服务“三农”发展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来说,做好金融精准扶贫,既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农信社应尽的社会责任。如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支农资金主渠道和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全力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农信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贫困户识别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的隐性收入难以掌握。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成了农村家庭创收的主要渠道,但这部分收入却难以核实,加之当前国家各项惠农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贫困户存在一定掩盖真实情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贫困户难以有效甄别。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村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构成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等其他产业比重低,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发展水平低,收成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下跌,贫困村农业就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生活上重返贫困或维持低收入水平,难以实现资本积累。贫困村生产耕作技术低,支撑产业不强、市场接触少、农业产品量小且市场化程度极低,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导致贫困村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尽管农民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但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对于部分贫困户来说,本身经济条件较差,长期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助,坐、等、靠的依赖心理严重。在整体信用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扶贫贷款很容易演变成为扶贫资金,最终有借无还,这无疑大大加剧了金融扶贫工作的难度。
贫困户信贷支持缺乏着力点。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贫困村中有一点技能的青壮年人口往往都外出务工谋出路,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无生产能力的农民,且大部分贫困户因学、因病致贫,特别是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靠药物维持,无一技之长,这部分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严重,仍然抱着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的老观念不放,有些贫困户甚至有“金融扶贫是国家救济,可以借钱不还”的错误想法,信贷支持发展缺乏着力点。
助推金融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思想认识要提高。做好金融精准扶贫,既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农信社应尽的社会责任。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不能停留在层层传达、层层表态上,要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是一项上升到中央层面的政治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农信社要紧扣金融脉搏,认真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贴近农村、服务“三农”的优势,快速跟进,切实学懂吃透各级扶贫政策、文件精神,严格落实扶贫攻坚政策,将金融改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办等部门的对接沟通,确保扶贫工作有组织保障、有领导负责、有文件跟进、有推进措施。以金融改革之力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用实际行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前行。
信用环境要优化。单靠农信社的力量很难做到精准扶贫,而扶贫工作作为一项公益和民生项目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地方乡政府尤其是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对基层农户的基本情况十分熟悉,农信社应积极积极借助政府的力量,发挥政府在评级授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精准授信,加大金融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户金融参与意识,从存款、结算等方面点滴增加信用记录,引导农户从“要我守信用”到“我要守信用”转变。并以此契机,切实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农村资产要盘活。农信社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运用新思维,准确把握经济金融运行趋势,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更加注重探索创新、更加注重学习调研、更加注重工作落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开创金融事业的大发展。认真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激活农村资源,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带动更多金融资源进入农村,不断满足“三农”发展融资需求,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信贷产品要创新。金融扶贫是一个系统长久的工程,仅靠“撒胡椒面”的方式显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是支持龙头产业。信贷投放要向当地优势产业倾斜,支持农户“抱团取暖”产生致富的集群效应;积极培育、引进和鼓励本地涉农企业,采取“农信社+风险补偿基金+贫困户”、“农信社+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农信社+政府+保险公司+贫困户”、“农信社+贫困户”等多种信贷扶贫模式,支持重点村和农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进一步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二是引入多种担保方式。在原有多户联保、个人担保的基础上,引进担保公司担保、农村房屋抵押担保的方式、合作社为农户担保等模式,进一步增强贫困户的融资能力。三是创新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信贷产品进行创新,推出期限更长、办理更方便的扶贫贷款品种,为扶贫事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扶持。四是完善农业保险。由政府部门牵头,大力引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户的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五是优化信贷流程。积极与扶贫部门沟通合作,按照“需求准、责任清、放得出、收得回”的金融扶贫要求,对贫困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全力为贫困户提供阳光、透明、高效、快捷的信贷服务。
政策支持要争取。金融扶贫作为一项公益性项目,政府有责任承担一定风险,农信应主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一是建立风险基金。由政府财政拿出一定的风险担保金,按照扶贫贷款总额的10%-20%建立风险基金,若扶贫贷款最终无法收回则可由风险基金弥补。二是争取税收优惠。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项目,扶贫贷款的利率定价必然较低。对于利润低、风险高的扶贫贷款,农信社应争取获得税务部门对扶贫贷款的免税政策。三是争取人行支农再贷款。以扶贫工作为契机,积极向当地人行争取支农再贷款,并请求人行给予更低的贷款利率,进一步增强农信社的支农、扶贫能力。(濮阳县联社理事长 薛献杰)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