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老红军曲永祥忠魂回故乡

时间:2019-12-04 09:44:20  来源:中国公益之声  作者:秦宝成 田东田 肖长保
导读:“爷爷!我们来接您回家了!”11月22日,家住山东聊城茌平陈乡齐营村的老红军战斗英雄---曲永祥,去世后30年后,终于被孙子曲英水接回老家,荣归故里,落叶归根。

11.jpg

中国公益之声讯(秦宝成 田东田 肖长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忘记英雄!英雄,终于,回家了!

“爷爷!我们来接您回家了!”11月22日,家住山东聊城茌平陈乡齐营村的老红军战斗英雄---曲永祥,去世后30年后,终于被孙子曲英水接回老家,荣归故里,落叶归根。

关于英雄爷爷曲永祥的故事

曲永祥,1908 年出生在山东茌平温陈乡齐营,1936 年从吉林延边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8 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多次战役。据记载,曲友祥当年主要负责中央管理局的后勤工作,战场上立功多次。受伤几十次,立功多次,最严重的一次,最后一次负伤,是在1905年的抗美援朝战役中,曲友祥头部被炮弹碎片击中,导致癫痫以及阵发性精神分裂症状。1951 年 3 月,负伤的曲友祥复原回家养伤。

身经百战 军功高 一生奉献给中国解放军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

长期在战场,伤病也给曲友祥的精神带来极大刺激。复原以后,曲友祥一发病,就会拿着高粱秸当机枪练习射击,还敢徒手攀爬几十米高的机窑,发病严重时,不受控制,有伤人倾向,1951年,旧伤复发退伍到茌平县。1958年,为了养病,县里安排回到齐营村养老院居住。

曲永祥一生为了中国解放军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加之深受战争创伤,未能组建家庭,一生靠政府照顾,在疗养期间,清醒时,很多人劝他去找组织,他说比去那些去死的战友,我们活到今天就是最大的幸运了,不能去要求什么了!

1962 年,为了让曲友祥得到更好照料,山东省民政厅安排曲友祥到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治疗,随后转入条件更为完备的中央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青州),从此老人再没回过故乡。

曲友祥的孙子曲英水 回忆过去,往事历历在目

今年,曲友祥的唐孙曲英水已经 60 岁。回忆过去,往事历历在目。" 我小的时候恰逢爷爷复员,每天的生活起居都是他来照料,因此祖孙感情深厚。" 曲英水说,当年爷爷讲了很多战场上的故事,有长征途中战士们头顶是敌机,背后是追兵的危难情形,还有他双脚陷入草地泥潭,差点没了命的遭遇,那一段是他最难忘的岁月。

1966年,我陪家人去山东省荣军总医院疗养院探望他,他说“以后不要来看我了,路上还得花费,来了组织还得招待”,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说不认识,拒绝亲姐姐来探望,他说“我只有共产党,没有亲人了”!

1981 年,县里落实老红军待遇,补发费用 12000 元,他毅然决然要求把这笔钱捐给国家,当时疗养院给家人打电话咨询,全家一致决定尊重曲永祥的意愿。

1984 年,曲英水及家人到泰安来看望老人,曲友祥抓着孙子的手久久不撒。看着老人想回家,曲英水也动了为老人办理出院手续的念头。但当时曲永祥病得严重,农村家里条件又差,老人出院的愿望未能得到批准。等曲英水再来探望爷爷时,曲友祥已经去世。

1988年1月23日,曲永祥在泰安山东省革命军人疗养院病逝。享年80岁。

存骨异乡30年,盼归来

信息不通畅的年代,曲英水未能及时得到老人去世的消息,骨灰也未能及时找到。这些年,找到老人的骨灰,回乡安葬,成了曲英水最大的心愿。在几番打听下,得知骨灰安放在泰山区殡仪馆,最终在近 200个存骨他乡的老军人的遗骨中找到了曲友祥的骨灰盒。

如今,老红军的骨灰终于能与亲人 " 相认 ",殡仪馆也非常欣慰,这是泰山区近年来首个被认领的老红军骨灰。为了表达敬意,殡仪馆免除了其在殡仪馆存放的所有费用,更换了一个新的骨灰盒,敬献了鲜花,希望老战士能体面回家。

英雄已逝,后人缅怀。上午,泰山区殡仪馆为曲友祥举行了一场庄严的告别仪式。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曲英水从骨灰架上小心翼翼地取下了曲友祥的骨灰盒,曲友祥重孙怀抱遗像,侄孙接过泰山殡仪馆敬献的鲜花。

叶落归根,荣归故里

中午,曲友祥的骨灰运回老家聊城茌平县温陈乡齐东村,阔别故土 57 年后,曲友祥安葬入土。老人经百战,军功高,一生奉献给中国解放军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生活勤俭,政治觉悟高,一生未对子孙后代谋取任何利益,受世人敬仰!

立碑心愿 传承红色精神 激励后人

爷爷一生生活勤俭,政治觉悟高,一生未对子孙后代谋取任何利益,给组织添过麻烦。唐孙曲英水及家人说其实心中一直有个心愿,“希望爷爷在百年后给,政府能在爷爷墓前立一个碑,将爷爷这一生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激励后人”!希望有关部门,能后给予关注和支持!

黄土有幸埋忠骨,英名长留天地间,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将士们怀揣着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的爱国情怀奔赴前线,不少人从此一去不回。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