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当地有不少企业关停歇业并拖累协议慈善捐款少缴、延缴或断缴现象不断出现,但辽宁省瓦房店市的慈善事业却并没有受多大影响,年募捐总额仍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而且救助标准还高于以往,例如新年春节期间走访低保边缘户的慰问金,就由每户800元增加到1000元。
未雨绸缪 基金属地化管理
这主要得益于瓦房店市慈善会未雨绸缪、刻意完善的一种新的善款募集与使用机制——慈善基金的属地化管理模式。
早在2010年,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就劝导爱心企业与之签订五至十年期限的捐赠协议,协议捐赠总额力争达到亿元规模,当时将这种募捐方式称之为“亿元慈善基金”,到2012年,协议捐赠总额就达到1亿元,每年兑现1000万元上下。后来,亿元慈善基金又派生出一个新的分支——“慈爱月基金”,主要是由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的“慈爱月”募捐衍化而来。
经过多年努力,“慈爱月”募捐不仅成为当地相对稳定的善款来源,而且创造了慈善组织与行政单位长期合作、联合募捐的成功典范。2012年,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又与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机关签订十年期限的慈善基金募集协议,将各单位的 “慈爱月”募捐纳入亿元慈善基金序列操作,协议到期,自动往后延续。这一举措,既使“慈爱月”募捐变成了一种长效机制。
系统管理 阻止基金募集下滑
数年前,瓦房店经济形势出现滑坡,签约企业兑现的慈善基金下滑到不足1000万元。为扭转局面,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从2016年开始,果断将乡镇街道募集的慈善基金,由慈善总会统一管理变成以各乡镇街道为支配主体的属地化管理;将各市直单位募集的慈善基金,变成以市直单位为支配主体的系统化管理。具体做法是:一、明确基金募集单位的所有权,郑重推出“谁募集谁受益,多募集多受益”新规,将各乡镇、各市直单位募集的“慈爱月”基金,全部用于救助该地区、该系统的低保边缘户、困难职工以及公益事业,今后不再互相调剂使用;二、明确基金募集单位的支配权。使用“慈爱月”基金,主要由募集单位提出救助和使用计划,瓦房店市慈善总会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把关;三、明确基金募集单位的知情权。所有救助一律执行“单位申报、总会审核、会长办公会议审批、受助者签收”四个程序,通过“五单一馆”和慈善微信平台及时公布,并将慈善基金的救助对象、发放数量、结余情况及时告知捐赠者和募集者。
用好属地管理这把“双刃剑”
一石激起千层浪。实行慈善基金属地化管理,促进了慈善募捐与救助项目的紧密结合,调动了乡镇街道和党政机关参与慈善的热情,既解决了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的急难所需,也使募捐工作由少数人运作,变成了各级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和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活动。瓦房店市公安局经市慈善总会授权,向企业和外地老乡先后募集200万元建立“慈善爱心”和“情系警察”基金,救助了300多人次因公负伤警察和困难警察家属,解除了一线干警的后顾之忧,并在干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截至目前,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共建立各类慈善基金358支,协议基金总额2.58亿元;其中企业亿元慈善基金83支,协议基金总额1.8亿元,年平均兑现1500万元左右;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慈爱月基金81支,协议基金总额5747 万元,年兑现额550万元左右,万元及小微慈善基金194支、协议基金总额200.5万元,年兑现额20万元。每年发放救助金2000万元上下,救助困难群众2万人次。(王 杰 刘永伦)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