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之声:010-57027127 投稿邮箱;zggyz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文化

传承和守护北京慈善义工正能量——访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斌

时间:2017-06-22 17:17:51  来源:中国公益之声  作者:
导读: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斌曾经也是一名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做志愿服务的义工,在一次出国考察慈善义工组织回国后,他毅然放弃自己体面的工作,一心扑在了公益事业上,立志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义工”模式。

    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新华网 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斌曾经也是一名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做志愿服务的义工,在一次出国考察慈善义工组织回国后,他毅然放弃自己体面的工作,一心扑在了公益事业上,立志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义工”模式。日前,《慈善公益报》记者专门邀请到陈志斌秘书长,聊一聊他的“义工”人生。

    记者:据了解,作为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副会长和发起人,在协会成立之前您对公益完全不在行,加上家人的不理解,那段时间您怎么度过?

    陈志斌:我自己属于“比较笨”的类型,只能专心做一件事,创建慈善义工协会之初,当时家人都觉得我疯了,自己也一度陷入迷茫。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周,思考着该如何筹备义工协会。创办一个组织,光有热情是不够的,筹办时最难的就是没有经验。现在想来,每一步走得都很不易。学习相关法律条文就用了一星期时间,一点点弄清成立协会需要走的程序。

    记者:协会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您和协会是如何解决这个困境的?

    陈志斌:创立之初,协会的工作还没有成体系,招募专职人员,联系对口单位进行服务,都需要亲自做。我和几个创始人都觉得一腔热血有了施展的平台,开始大量组织活动。想到什么,就立刻联系人,找场地,找朋友要钱,今天下社区,明天去医院。很长一段时间里,慈善义工协会的活动缺少计划性,很多人的热情开始减退,资金也愈发紧张。

    没有造血功能,是慈善义工协会之初最大的困难和问题,社会慈善行为不同于个人慈善行为,它是有成本的,组织活动从前期调研、筹备到后期总结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维系一个团队要求慈善组织有“造血”能力,不能一味依赖“输血”。那么如何为慈善组织“输血”呢?答案在国家的政策里,社会组织可以收取会费,募集的善款能产生利息,政府也可以购买组织服务。协会对收入支出、活动筹备等事务进行具体规划,渐渐走上良性运作的正轨。

    记者:这么多年过来,现在的您如何看待义工这个行业?

    陈志斌:现在的我开始更理性地看待义工这一行业。我认为仅是一群人靠热情做事不够,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多,而做好事的人少,不是不愿做,而是缺少一个可信赖、被认可的平台,慈善义工协会需要转型。

    记者:协会将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志斌:作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由“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身份转变。今后,协会将加强慈善公益品牌活动、主题活动的推广和宣传,加强与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合作;不定期开展国际国内慈善公益交流活动,学习国际国内慈善机构先进经验;全力搭建枢纽型慈善义工的服务、管理、沟通、培训平台,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努力整合全市非公经济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团队。实现北京慈善义工正能量的传承和守护。通过全方面、多单位的协作,扩大慈善义工的队伍,让更多的人参与义工服务,提升社会精神文明水平,为创建首善之都贡献力量。(泊 伟)

责任编辑:guanliyuan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