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普法三字经、青少年普法讲师团、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司法局秉承法治实践是最生动最有效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理念,结合司法行政三大职能,构筑“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创新推出各式各样亮点纷呈的青少年普法活动,集全局之力,在实践法治进程中传播法治精神、传递法治力量,为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丰富载体,构筑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
“小学生,宜先知;学法规,率当先。清早起,入校园;服装齐,班风严。家有法,校规严;懂法律,做奉献……”武城四小的学生们每天清早都要朗读这样的普法三字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先行先试的武城司法局,早在2011年就印发《武城县普法依法治理第六个五年规划》,提出依法治校、开设法治课程等一系列工程,率先将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入校园。
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武城县司法局摒弃枯燥乏味的说教,探索讲法治教育与校园特色向结合的新形式,开发多项趣味活动,寓教于乐,收到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小学生普法三字经”便是武城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最有亮点的一项创新。“我们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选取了迎合他们阅读兴趣的形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和校规校级融合整理而成,使法治教育从书本上枯燥的内容变成学生亲身参与的趣味小段子,它针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小学生重复阅读,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武城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姜钊介绍说。如今,普法三字经已经成为武城校园特色普法的“招牌菜”,全县2余名小学生每天都会进行这样的法治启蒙教育。
此外,武城县司法局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校园法律文化节、法律知识竞赛、完善青少年普法微信账号等活动,并通过在各镇街的普法一条街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专栏、组织法律服务志愿队深入家庭开展法律宣传等途径,推进法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
据悉,武城至今已形成教育、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律所等单位密切合作的青少年协同普法新机制,全县中小学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六五“普法期间,全县各中小学举办法治报告会60余场,发放普法材料5万余份,累计过万名中小学生接受系统的法治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强化责任,构筑青少年权益保护平台
“对青少年而言,法律似乎离生活很远,但当他们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不是忍气吞声、继续纵容,就是过激反应、闯出祸端。我们必须搭建一个完整高效的青少年权益保护体系,引导未成年人依法理性维权,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县司法局副局长李洪军指出。
2013年,武城县司法局便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试点,在县城建立了10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镇(街)司法所建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室、在村(社区)依托村两委建成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工作点,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周定期到工作站值班,为青少年或其监护人提供法律咨询等基层的法律服务。在此基础上,武城县司法局深入推进“一学校一法律顾问”,按照每个学校最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的原则,在每个中小学建设法律咨询室,指导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法律志愿者、普法讲师团成员与中小学“结对子”,学生有法律问题,不出校园便可向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咨询。
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对涉及未成年的案件和纠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查、优先援助,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求律师积极主动介入,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并注重隐私的保护;在人民调解中,全县各级调委会将未成年人的抚养纠纷作为调解工作的重点,优先调解,在调处婚姻纠纷中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局机关结合全县“慈心一日捐”等活动,共筹集善款5万余元,为贫困学生解决各类困难,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
真情帮扶,构筑青少年教育矫正平台
“我从小爸妈就离婚,多年没看到亲爸亲妈,心中充满孤独、苦闷和仇恨感。我本是一个少年犯,是司法局的叔叔阿姨挽救了我……”小刘读初中时辍学,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结伴“抢几个钱花花”。判处缓刑后,县司法局“阳光妈妈”对他进行帮教,使他迷途知返。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迷途青少年走出人生阴影,护航健康成长,是武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原则。县司法局11名干警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特点,通过“网下+网上”两种途径,与结对的未成年社区服刑犯建立朋友关系,融入其生活,通过不定期QQ、微信、短信、电话交流,定期面谈等方式倾听青年心声、困惑和苦恼,用真情和耐心感动和帮助青少年,结合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感化和心理矫正。
同时,武城县社区矫正大队积极落实“三个一”举措,为每名未成年人服刑犯建立一份关爱档案、签订一份关爱协议、发放一份服务手册。关爱档案详细记录未成年社区服刑犯成长背景、理想信念、谈话记录等情况;关爱协议建立起志愿者家长协同工作机制,共同对结对迷途青少年帮教;服务手册将司法局能够提供的各类服务通过服务手册清单式提供给结对未成年社区服刑犯和家长,便于其随时随地求助。通过这些建立起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结对青少年的动态观测和实时服务,科学地帮助青少年进行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和学习规划。
武城镇的小徐读完初中后就辍学,父母在外务工务工,17岁时因迷恋上网抢劫220元钱。法院依法对小徐判处缓刑后,县社区矫正大队主动帮扶,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他对餐饮感兴趣时,主动帮助联系城管、税务等部门,帮助他经营起一家烧烤店,如今他烧烤店生意兴隆,生活稳定。“没有司法局干警的关心和帮助,我这辈子都完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小徐激动地说。(通讯员 李源 隋实瑜)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