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某作家的作品被集中改编为影视剧,那一两年,就会被称为“某某年”。不过,金庸从来没有获得过这种待遇,因为这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是“金庸年”。上半年播出的,有于正的《笑傲江湖》,已经在日程表上的是《神雕侠侣》,马上要露面的是赖水清版的 《新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战火正酣的时候,张纪中导演又宣布将在下半年开拍 《侠客行》。
每次出现金庸影视剧大战,媒体都会采访几方面的编导,让他们点评对方。这次也不例外,张纪中、赖水清和于正,都谈到了自己对金庸的理解,也评点了对方的改编,有赞有弹。赖水清认为,张纪中的金庸剧,整体比较正,于正则剑走偏锋。张纪中对于正的看法是:“只是从观众角度觉得,肯定不能说他是金庸迷。因为金庸迷至少要尊重金庸先生,你要拍这个故事,你要尊重他的精神,不能说拿他做素材。 ”
千人有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编导,基于年龄、出身、性格、美学追求的不同,看到的和呈现出来的金庸,自然不同。对观众来说,金庸剧拍了这么多,收视却都不错,而且还能继续拍下去,大概就基于这种期待。谁拍,怎么拍,可能都不是问题。
一种风格取向占领视野,不但是因为它符合某种期待,某种风向,也因为它包容,容得下各种理解,也容得下扭曲、篡改、借光、跟风、仿制,因为这些理解、扭曲、篡改、仿制,最终也会变成这种风格的一部分。
一种风格、品牌、美学趣味的壮大,和它本身的强大有关,也和这些衍生物的强大有关。只要这种风格(品牌、趣味)成为一个账户,此后任何与它有关的行为,都是往这个账户里存钱。就连改编金庸小说的编导对彼此的看法,最终也会成为“金庸”这个品牌的一部分。
金庸先生深明此理,所以,不论编导如何改编他的小说,他都很少出面发表意见。有些编导的改编非常离奇,坊间马上出现传言,说金庸宣布封杀该编导,再也不让他改编自己的小说,事实证明,这都是不实之词。
一个文本,其实不是由作者完成的,作者的完成,却常常是另一个开始,来自读者的理解、评论、扭曲,或者其它衍生物,乃至各种互文行为,最终都将变成文本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文本,永远也不会最终完成。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