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籍已被译成阿语版
中国公益之声讯 据中国经济网 文化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财富。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不仅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平等交流。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既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气质,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精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译作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对东南亚、拉美、欧洲等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把当代中国颇具潜力的少数民族作家及其反映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精神气质和独特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多语种向国外读者推荐,便于他们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当代中国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丰富多彩文化。
民族作家海外推广成绩喜人
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27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由中国出版集团所属中译出版社与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丛书第一辑5本阿语版图书(叶梅的《歌棒》、叶尔克西的《远离严寒》、金仁顺的《僧舞》、娜夜的《睡前书》、赵玫的《叙述者说》)亮相。这也标志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少数民族作家海外推广计划”正式启动。
从2013年起,中国作家协会开始实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对外翻译工程,对已经与国内外出版机构签订出版合同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给予资助。该工程2013年资助了33个项目,2014年资助了21个项目,2015年资助了31个项目,2016年资助了15个项目。这项工程让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大规模地走出去。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文学特色,尤其与具有相同的语言、宗教、民族背景的周边国家有着很高的文化契合度,易于被这些国家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已有众多少数民族优秀成果进入国际文化对话领域,成功展示了中国形象,张扬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价值,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共生共荣。
“少数民族作家海外推广计划”从2012年开始,以每年一辑5本的规模翻译出版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同时积极推动这些作品的多语种版走向国际。截至目前,该系列图书已经签约输出的语种达19种,签约总数达到70多部。其中,藏族阿来、维吾尔族阿扎提、回族马金莲、普米族鲁若迪基、蒙古族阿云嘎等几十位作家的作品被译成英文,除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外,还发往了泰国、日本、缅甸、斯里兰卡、韩国、马来西亚、蒙古国、俄罗斯等。
最近几年,一些优秀诗人和作家开始被国外读者所关注,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已经有60多种语言和版本被翻译推介,诗作被译成意大利文、马其顿文、塞尔维亚文、德文、法文、英文、西班牙文等。著名回族作家霍达的《穆斯林葬礼》被译成英、法、土耳其、阿拉伯、韩、马来西亚、塞尔维亚和乌尔都文;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被译成英文、僧伽罗语,《格萨尔王》被译成英文。满族作家叶广芩长篇小说《采桑子》《青木川》等被译成日文、英文、蒙古国文和俄罗斯文。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被译成英文、阿文、韩文。满族作家赵大年的小说被译成韩文、日文、英文、法文。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与推介,“少数民族作家海外推广计划”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通过这些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的输出,让国外读者了解到中国的现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民族作品出版走出国门
除此之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从各个渠道向国外翻译推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广西作家群田耳(土家族)、鬼子(仫佬族)、黄佩华(壮族)、李约热(壮族)、凡一平(壮族)、黄土路(壮族)等作家的作品都被译成外文。藏族作家达真长篇小说《康巴》《命定》译成英文、韩文,藏族作家格绒追美长篇小说《隐蔽的脸》译成英文,短篇小说《我是一只正在老去的藏獒》译成了韩文;鄂温克族作家庆胜的小说《杰雅泰》译成韩文……
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作家云南哈尼族作家存文学的长篇小说《碧洛雪山》和回族作家叶多多的非虚构文学《澜沧拉祜女子日常生活》,于2015年被中国五洲传播出版社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精品丛书》译为西班牙语出版,在拉美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两位作家受邀到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哥斯达黎加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拉普拉塔大学以及孔子学院举办讲座和文学交流,受到了那里读者和作家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两次访问墨西哥,接受了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2016年这对夫妻作家出席了阿根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第21届世界读书节”,受邀在大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介绍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现状。会议期间,他们受到了当地多个学校的邀请,到校介绍了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接受了阿根廷著名杂志《当代》的采访,他们的文学作品被拉美多个大学列入了中国文学的教材。
尽管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与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这项事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被翻译推荐到国外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数量很少,且印数和销售量均很有限。我们主动地大量翻译作品,而外国的读者和研究者却是被动地接受,甚至于并没有接受。我们的机构还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图书节、文学节,特别是要加大与国外出版发行机构合作,这方面中译出版社和中国文化译研网做得很好,他们联合几百位国外汉学家对中国作品进行翻译,弥补了在翻译中是中国式英语的缺陷。对于少数民族文学而言,我们要多与国外大学合作,举办推荐、研究、宣传、讲座等活动,学生都是潜在的读者、译者和研究者。
“前路灿烂有险阻,一往无前莫畏难”,尽管面前还有许多困难,但我们的少数民族史诗已经走出去了,如蒙古族的《江格尔》、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等。少数民族文学走向国际,需要两只翅膀,一是扩大汉语的阅读范围和影响力,另一是向世界各国积极地翻译我们的文学作品,让国外的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现状。唯有两只翅膀齐飞,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翻译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相知的重要手段。翻译,是文学的交流必由之路,是世界文明的心灵之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