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往往能提出科学前沿的东西,年纪越大越不会提问。”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洪星范说。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征集问题的过程中,他发现发往中学的问卷往往没收到很好的回应,“每天有无尽的卷子要做,孩子们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迅速失去和科学玩耍的兴趣”。
为了调动这些正在丧失提问能力的孩子的积极性,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留了一手——有相当多的问题没有给出标准答案。
对于这种做法,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孙正凡很赞同。除了图书编辑以外,他还有一个身份——科学松鼠会的成员“老孙”,他也参与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科学不等于正确,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这位天体物理学博士说,“只有打破对科学宗教般的虔诚,才能激发人们去思考。”
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老孙”就认了一回错。据他透露,对于地震是否能预测的问题,他最初是一口咬定地震可以预测,后来却又推翻了。这样的事,在以前版本的编写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一般有争议的话题不收,怕误导读者”。
虽然“不给标答”,但并不代表作者们的几百字回答来得很轻易。科学家们被要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和科学公式,而要让回答变得平易近人,每个回答必须在500-2000字内说清。
面对孩子们提问“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长江学者黄寰教授用600字提炼出了三种最新的学说,而这600字是他花1周时间翻阅国内外几十篇最新学术文献后得来的;为了回答有关花的授粉和繁殖等问题,科学松鼠会成员、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后史军至少参阅了20多部国内外学术专著。
洪星范并不担心是否每个“为什么”都能吸引到小读者,因为他曾经对大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习惯进行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把整套丛书从头读到尾的,更多的人是在目录里找到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读下去。(特派记者 欧阳春艳)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