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山东平阴县已对60名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集中清理。此次集中清理是由纪委(监察局)、组织部、编办等部门联合进行,共清理出长期离岗、病休及借调人员等三大类60名在编不在岗人员,并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对其分别做出限期返岗、辞退、开除、办理病休、病退手续等处理决定。(齐鲁晚报 8月25日)
公共部门“吃空饷”现象似乎进入新一轮曝光期。从河南周口5000人吃空饷,到山东平阴清理吃空饷现象,似乎说明一个问题:吃空饷从来就不是某个地方的个别现象,不少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吃空饷”现象。被媒体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吃空饷现象正在被捂在盖子里。只要一公开,这些“吃空饷”就会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毫无遁迹之处。
“吃空饷”的现象自古有之,但这种丑恶现象对社会公道人心的冲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严重。本来,与“体制外”职位相比,“体制内”的公共职位在无论是物质待遇还是发展前景方面,都有更加强势的竞争力。一个占据公共职位的人,不论从公共权力的来源和性质出发,还是从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来讲,都应该让自身的付出对得起那份获得。“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公共部门形形色色的“吃空饷”现象,已然击穿了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底线,这对于社会整体伦理道德和公共部门正常生态环境的冲击,可想而知。
不难从形形色色报道中看出,“吃空饷”现象虽然形形色色,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吃空饷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甚至可以这么说,“吃空饷”是各方面或有心或无意“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体制内”的公共职位,不只是把一个人安插进去就完事那么简单。公共部门的职位、职分、职责不是互相割裂的,将其统一在一起的应该是担负公共行政责任的人。公共部门一系列绵密的规章制度,将人与事、人与职、人与责等各方面联系起来,这显然应是杜绝“吃空饷”现象的第一道安全阀。
当然,公共部门备受诟病的各种弊端,机构叠床架屋、职能缺位越位、体制僵化不灵活等等,在消解行政效率和弱化服务质量的同时,无疑也让体制内各种潜规则有了空子可钻,“吃空饷”无疑就是其中一种。人事制度流于一纸具文,人与事就会严重割裂,吃空饷现象就不可避免。而鉴于行政监察、纪检等“第二道安全阀”过于遥远,而且与第一道安全阀存在不同程度的枘凿现象,这就让“吃空饷”行为有了遁逃的可能性。最后,作为第三道安全阀的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处于更加遥远的外围,且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造成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对“吃空饷”等现象的监督更大程度上流于偶然性发现,这更增加了监督成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吃空饷”乱象,虽然有人事制度、监察制度以及社会监督三道安全阀,但三者内部行为不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合作不充分,才使得“吃空饷”行为肆意猖獗。不客气地说,吃空饷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三者共同纵容的恶果。因此,整顿“吃空饷”行为,也不能是哪个部门、哪个领域的“单打独斗”,而应该从宏观制度设计和微观制度执行方面入手,从人事管理、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等各方面入手,形成强大的制度合力,三管齐下,严密审查并堵住人事、财政、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等各环节的疏漏,加大对“吃空饷”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这一危害制度严肃性和公道人心的恶劣行为。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