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论坛:010-57027127 投稿邮箱;fzwhj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警察论坛 > 学术理论

遏制“吃空饷” 亟需制度发力

时间:2014-07-24 08:08:32  来源:法治文化  作者:
导读:“吃空饷”事件,在不断挑战公众心理承受底线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不得不再次正视这个话题:如何才能挑落“舌尖”上的“空饷”?笔者认为:健全制度法律。

   在“就业难”的背景下,三门峡渑池县教体局局长的女儿,竟然在上学期间就端上“铁饭碗”----“吃空饷”。这个奇怪的现象经网友举报后,当地纪委介入调查。昨天,记者从三门峡市纪委获悉,该教体局局长刘彦民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新浪新闻 2014年7月22日)

  吃空饷,也叫吃空额。指不上班而在实实在在谋取个人私利但依然可以领取工资的行为。“吃空饷”已经从古代军队冒领“饷银”延伸到了现在的政府和事业单位。“据我了解,‘吃空饷’现象在全国并不少见。”2011年5月26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存在这一现象。“吃空饷”者主要表现为吃“旷工饷”、“病假饷”、“多头饷”、“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冒名饷”、“死人饷”等形式。据悉,“2013年河南省治理‘吃空饷’,省直机关清理87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63.8万元;省辖市清理22280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11843万元。”“‘吃空饷’正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6月13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对记者说。

  从群众的角度看,对于那些光拿钱不做事的干部自然是气愤万分,而对于政府的形象则更是损害极大。从干部的角度看,吃空饷的干部会让其他正常上班工作的干部心中不平衡,从而工作效率、积极性等都会大幅度降低。从政府的层面看,这不仅仅会让国家的钱白白流失,更是作风建设的大漏洞。

  “吃空饷”事件,在不断挑战公众心理承受底线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不得不再次正视这个话题:如何才能挑落“舌尖”上的“空饷”?笔者认为:一是健全制度法律。单位相关人员的薪酬发放和人事动迁都应上升到法规和法律的层级,在法制化的层面操作,淡化内部管理的色彩。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让“给空饷”者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更要以法律的严肃性来警示他们,加强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让他们不敢“张嘴”、不愿“伸舌头”;二是建全预警机制。建全监督、预警、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财政、编制、人社部门定期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情况进行集中检查,一旦发现“吃空饷”的问题,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将违规超额发放工资部分及时追缴国库。确保群众对公职人员编制、岗位配备与职责、工资发放等等的知情权,通过群众监督和专门预警机构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增强财务、政务公开透明度;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健全编制、人社、财政、预算单位共同负责的工资发放管理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细化日常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考核”等制度,严格“选派锻炼、离岗学习、借调外出、请病假”等审批程序,从源头上建立在编不在岗问题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捆绑追责机制,对集中清理后,再违反规定出现“吃空饷”问题的,捆绑追究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每发现一例,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处理,发现两例以上的,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通报。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