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县委统战部一名科级干部近期被曝欠债跑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当事人不仅自己直接注册公司经商,还利用高息诱惑“集资”,欠下至少数百万元债务。(人民网12月23日)
近半年来,江苏、广东、湖南等地已经发生多起基层干部“跑路”“失联”事件,透析事件背后的顽疾莫过于干部违规经商、“隐形经商”,其形式都是以干部身份圈钱,其实质都是腐败。
官员不得经商,无论是从《公务员法》法律层面,还是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上都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等行为,除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外,还明确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为何在国家三令五申下,在反腐肃贪如此坚决的当下,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基层干部顶风作案?是纪律松弛、政令难出中南海,还是贪腐之欲难以刹住?
不难看出,某些基层干部总认为“山高皇帝远”,上级关注不到自己,纪委查不到自己,法律制裁不了自己,就连“隐形经商”这样的马甲都干脆脱掉,直接注册公司,或者非法集资,总认为天知地知就能瞒天过海,实则自欺欺人。本应是官员干部名片与形象的基层干部,然而却为了一己私利,公然以其干部身份,利用官场效应,支配与掌控公共资源,探索权力寻租空间,中饱私囊。
时下,最要紧的是对干部违规经商开展专项清理,只是仅“运动式”的清理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要想从根源上遏制干部身份圈钱屡禁不止的现象,一方面要形成干部违规经商清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清理对象和清理重点,严格惩处,提高违规成本,倒逼官员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基层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基层干部违规经商现象的发生,让“权”“利”彻底分家。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