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论坛:010-57027127 投稿邮箱;fzwhjs@126.com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警察论坛 > 学术理论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扑救对策

时间:2014-04-01 16:18:47  来源:法治文化  作者:彭奕冲
导读: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奇特的建筑构思令人叹为观止,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其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等又为建筑安全带来巨大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奇特的建筑构思令人叹为观止,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其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等又为建筑安全带来巨大的先天性火灾隐患。2003年1月20日,作为世界遗产地的武当山,名噪千年的遇真宫主殿化为灰烬;2004年6月20日,具有700余年历史的北京护国寺西配殿被完全焚毁;2007年3月7日,铜仁市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主宫突发大火,尤其是2014年1月11日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1.11”独克宗古城火灾事故的发生,使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及火灾防控工作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如何针对文物古建筑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补救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损失便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消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文物古建筑群火灾特点

  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木材建造。一般的古建筑下部以高大台基相托,上立木柱以支承巨大的屋顶,用大量木材加工制作斗拱、梁、衍、椽、望板等构成的大屋顶,包括天花板、藻井部分架于立柱上部,顶上以灰背、陶瓦、鎏金瓦等覆盖。据有关部门测定,古建筑火灾荷载若以木材计,每平方米就达几立方至几十立方米。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极低,特别是一些枯朽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就易发生火灾。

  (一)受建筑风格材料所限,易造成“火烧连营”

  贵州许多文物古建筑成群布置,毗邻建造连成一片,甚至没有间隔,多为砖木、木制结构,有的古建筑之间广泛利用木质廊子相连,屋檐交错在一起,有的甚至连隔墙和楼板都是可燃材料制成。特别是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苗乡侗寨,到处是古楼,古建筑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上下串联,没有分隔,加之经历多年的干燥风化,一处起火,极易引起整个建筑群“火烧连营”。

  (二)受建筑位置所限,消防车不能及时到达火场,难以扑救

  古建筑单位多分布在远离城镇、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或大海、江河、湖泊附近。一般都利用地形地势,建筑峻峭,随坡建造,院落相错,通路曲折逶迤,构建在半山腰或山顶或深山环抱之中,人们徒步到达都非常困难,消防车就更难靠近,甚至无法到达失火现场,这些古建筑单位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依靠其内部自救。少数建在城镇附近的古建筑,由于普遍存在建筑形体高、院墙高、台阶高、门槛高、过门窄、过道窄、无消防车通道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即便能及时赶到现场,消防车也难驶入或靠近失火的古建筑,给灭火救援带来困难。

  (三)受消防基础问题所限,易造成“火起难控”

  大多数古建筑都建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有的还在高山或深谷之中。管理部门往往把精力放在项目争取、修缮及经营上,在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上考虑不够深远、充分,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更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消防管理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制度落实不力。同时大多古建筑单位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可能有现代科学的消防规划,无水源设施、无消防管道、无灭火装备、消防通道狭窄及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初期火灾扑救不能及时得到有效遏制。

  (四)受历史文化所限 易造成重大的文物损毁和社会影响

  古建筑火灾往往使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毁于一旦,除了造成难以挽回的文物损失,还会在国内外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2003年1月19日18时40分许,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中重要宫庙的主殿――著名的遇真宫在大火中全部烧毁。火灾后国内外反响强烈,一些古建筑研究专家痛心地表示:“武当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是武当山惟一一座真昂斗拱纯木结构的宫殿,宋、元以来已很少见,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价值,毁于大火是无法挽回的损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曾提出质疑。 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世界遗产29处,这些世界遗产如因火灾被毁,那将在国内外造成巨大的反响,甚至直接影响我国世界遗产的申报和旅游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